学史增信研讨材料7篇

时间:2022-03-22 08:57:21 党建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7篇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篇1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是“学史增信”。通过事先的学习,以及今天在党史陈列馆的参观,我对增强“四个自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在就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道路自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路径。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在100年前,我党的革命先驱们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选择道路、走对道路、坚持道路是拯救国家、建设国家、发展国家的根本路径。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乱世中探索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方向,经历了挣扎与迷茫,做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带来的共产主义道路,为中国树立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在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上,共产主义发展道路初现轮廓,无数饱受外来侵略和国内压迫的工农阶级纷纷秉持跟党走、开创新中国的信念加入共产党,前赴后继为党的事业奋斗,只因在经历了内忧外患的痛苦历史后,他们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头走的道路虽然崎岖、艰险,但一定是正确的、是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事实也给了最好的证明,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真正实现了国家脱胎换骨,是中国走向辉煌的最正确道路。

  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了“精准扶贫三湘巨变——湖南省脱贫攻坚大型成就展”,照片、视频、实物等丰富的物料展出,每个扶贫干部流下的汗水、每个增收群众展现的笑颜、每个脱贫县乡的新貌,都在向社会、向每一个关注中国发展的主体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绝对正确的有力证明,是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圆满答卷。这是人民的胜利,是国家的胜利,是党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发展道路的胜利!

  当前我们处在激荡的时代潮流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趋势、是发展的必须。我们应始终坚信: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展一切工作、做成一切工作的未来方向及最终目标!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2035年,我们就一定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就一定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我们对中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二、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理论自信是国家飞速发展的思想支撑。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有性、先进性、前瞻性、指引性已在我党百年历程中展现无遗。在今天参观的湖南党史陈列馆里,就充分体现了在先进的理论体系支撑下,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各类成就: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主题,通过“开辟新天地”“描绘新画卷”“谱写新篇章”三个专题,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湖湘儿女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历程和卓越成就。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战斗纲领,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参观,我也更深刻的领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毛主席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我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理,因为这个体系经受住了战争、建国、发展、开放等多个实践考验,成为我党、我国发展的坚强思想支撑。如今我们谈增强理论自信,也正是基于百年的成功实践对理论价值的认定和信息,源自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科学结论。在此前提下,还要更进一步的自觉坚持、发展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三大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新飞跃、行动新指南、斗争新武器。增强理论自信,最重要的就是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不断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旗帜鲜明地捍卫真理、批驳谬误,以新的理论优势巩固理论自信。

  三、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制度自信是人民共克时艰的强硬底气。

  去年初,我们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迅速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政府部门参与其中,我厅作为省联防联控机制的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全面动员、多方协调,实现了我省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从零到有再到满足全面需求,以及新冠肺炎检验试剂盒、无创呼吸机等重要医疗器械供应全国甚至全球,我省也成为大基数确诊病例快速清零的省份之一,这些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指挥得当,离不开部门单位的积极配合,离不开企业单位的主动担当,离不开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而串联起政府、企业、群众同心同力的,是严密的组织机构、准确的责任分工、默契的集体协作,是对党的领导的绝对服从、对国家制度的绝对信任,最终才能共同赢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目前,联防联控机制还在运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下,我省自去年3月确诊清零后,没有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相对于国际疫情形势愈演愈烈,更进一步的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去年还有一个新闻让我印象深刻,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开始恢复社会秩序时,BBC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一家店铺老板,问“中国恢复得如何”,老板脱口而出:“反正比你们国家强多了”。这个视频一度占据热搜首位,真切地反映出:要让人民群众认可国家制度,切身感受比任何宣讲都强。通过疫情中国家制度的高效运转,我们的制度自信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提升,现在全世界都说“中国是做得最好的”,这是国际对中国制度的认可。目前我们虽面临着经济恢复增长的巨大压力,但是,通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高四新”的要求,通过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工作任务,提振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不日可达,这就是对国家制度自信的坚持。

  四、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路径。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

  我党的发展历程很清晰的显示出,文化事业的深度决定了经济事业的高度、决定了社会事业的广度、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远度。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博览群书,文笔肆意,除了对军事、经济有着真知远见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更是无与伦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讲得气势磅礴、坚定自信,正是源于毛主席对中华文化的无比自信,从文化中汲取营养、快速成长,同时广泛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带领我党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才有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富强。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孕育了伟大的党、繁荣的国!

  在当下,我们更要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体系,不仅蕴含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包容了新科学、新理念、新思想,是具有坚定政治性、广泛包容性、强大驱动力的新文化体系,是广大党员干部正身明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生动力,是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知,更是国家奋力向前、迈向世界强国的坚强支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好党的历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共产党员需坚持不懈的毕生事业。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篇2

  一、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我们要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二、坚定理想信念,补钙增信铸魂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站稳政治立场。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对党绝对忠诚。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实践和历练之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以理想信念立身、以埋头实干力行。

  三、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为民初心

  不忘初心,把群众路线好传统和好作风传承下去。在开展疫情防控、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做到主动服务,做到真正让群众满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为人民造福。

  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东至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涌现出了大量革命志士和英雄事迹,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旅游不仅是利用资源、发展旅游的需要,也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需要。串联县烈士陵园、木塔红军纪念馆、中共皖赣特委旧址、高山革命老区等4个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红军追忆之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是池州市唯一入选安徽省党史学习教育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资源禀赋、精品线路是我们的优势,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广泛推广。可以成立以县委组织部或宣传部牵头,联合民政、史志室、教体、文旅、住建、规划等部门,成立东至县红色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色旅游资源普查,编制《东至县红色旅游资源名录》和《东至县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完善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体系,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发展思路,统筹谋划红色旅游资源利用,实现红色旅游发展。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将系列庆祝活动与红色资源相结合,激活红色基因,焕发新时代光芒。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篇3

      工业化在百年党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从英国催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美德两国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远超英国,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状态而臻于富强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住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1949年-1952年,经过全国人民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工业生产力的地位得到加强,现代工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为我国开始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打下了基础,进而确保整个国家新民主主义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迈进。

      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主体就是国家工业化。

      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953年8月,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1955年1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毛泽东同志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历史证明,这是一项很有远见、很有胆略的战略决策。

      1949年到1956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党和全国人民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上来。

      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每一秒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这种充满时代精神的号召,生动地反映了工业化目标所激发的建设热情。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化之路正式开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开采业、军事工业等都获得较大发展,相关的工业部门及企业相继建立,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局面。“一五”计划在我国所有国家发展规划中起到了开创先河的作用。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是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

      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不仅使贫穷落后的新中国建立了初步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而且这期间积累的建设经验为以后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借鉴,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这实际上是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同志多次说:前几年经济建设主要学外国经验,《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满怀信心地说:“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大会提出,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在我国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设想。

      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化,真正赢得经济上的独立。

      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工业化建设实践中,党中央围绕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具体实际,先后制定了14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中都着重提出了各个时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党中央提出通过实施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抑制消费和以农补工、以轻补重的强制性积累方式,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从而建立起了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较快地步入到了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入了结构优化的阶段,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调整不同产业间失调的比例关系,促进短线产业加快发展,抑制长线产业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高度重视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中的增长模式转换问题成为工业建设的重点,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推动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

      进入21世纪,工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工业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长期的工业实践与探索,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奋斗中逐渐形成的,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把握当前国际和国内工业发展的客观趋势,辩证分析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定位我国当前工业发展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详细阐述了新时代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理念、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四化同步”作为行动纲领,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涵。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吉林省企业职工座谈时更明确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制造业搞上去,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首次提出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战略引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认识党领导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深刻认识肩负的重大使命和时代责任,增强机遇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增强“四个自信”的要求。

    一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战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是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明确了湖南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路径和目标,是谱写新时代湖南新篇章的主攻方向。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仅要创造更多单项技术和产品,更要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关键瓶颈。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是继续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篇大文章。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下步入信息化阶段的,我国则是在工业化目标还未实现的情况下搭上了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列车。两化融合是工信部立部之本。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篇4

    工业化在百年党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从英国催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美德两国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远超英国,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状态而臻于富强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住脚跟,这在当时是比向尚未解放的地区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

    1949年-1952年,经过全国人民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工业生产力的地位得到加强,现代工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为我国开始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打下了基础,进而确保整个国家新民主主义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迈进。

    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主体就是国家工业化。

    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953年8月,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1955年1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毛泽东同志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历史证明,这是一项很有远见、很有胆略的战略决策。

    1949年到1956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党和全国人民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上来。

    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对工业化的无限憧憬,激发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每一秒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这种充满时代精神的号召,生动地反映了工业化目标所激发的建设热情。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化之路正式开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开采业、军事工业等都获得较大发展,相关的工业部门及企业相继建立,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局面。“一五”计划在我国所有国家发展规划中起到了开创先河的作用。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是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

    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不仅使贫穷落后的新中国建立了初步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而且这期间积累的建设经验为以后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借鉴,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这实际上是开辟一条与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同志多次说:前几年经济建设主要学外国经验,《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满怀信心地说:“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大会提出,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在我国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设想。

    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条件下,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才能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化,真正赢得经济上的独立。

    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工业化建设实践中,党中央围绕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具体实际,先后制定了14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中都着重提出了各个时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党中央提出通过实施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抑制消费和以农补工、以轻补重的强制性积累方式,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从而建立起了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较快地步入到了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入了结构优化的阶段,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调整不同产业间失调的比例关系,促进短线产业加快发展,抑制长线产业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高度重视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中的增长模式转换问题成为工业建设的重点,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推动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

    进入21世纪,工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工业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经过长期的工业实践与探索,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奋斗中逐渐形成的,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把握当前国际和国内工业发展的客观趋势,辩证分析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定位我国当前工业发展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详细阐述了新时代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理念、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四化同步”作为行动纲领,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涵。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吉林省企业职工座谈时更明确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制造业搞上去,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首次提出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战略引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刻认识党领导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深刻认识肩负的重大使命和时代责任,增强机遇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增强“四个自信”的要求。

  一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战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是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明确了湖南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路径和目标,是谱写新时代湖南新篇章的主攻方向。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仅要创造更多单项技术和产品,更要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关键瓶颈。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是继续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篇大文章。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下步入信息化阶段的,我国则是在工业化目标还未实现的情况下搭上了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列车。两化融合是工信部立部之本。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篇5

  近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教材,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

  一、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充分感悟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的崇高信仰,深刻领悟革命先烈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价值追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持之以恒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推动这一伟大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要用好东至本地的红色资源,将东至木塔红军纪念馆、东至治水精神展馆、东至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徽州工委纪念馆等重要纪念场馆和红色遗址遗存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景教室,整理东至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光辉历史、革命先烈的事迹和先进人物的故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让老党员、老干部、老支书、先进模范现身说法当党史学习教育的身边教师。要突出重点群体,围绕“青少年学党史”,组织开展好“听、说、写、赛、践”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

  要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围绕“媒体+政务+服务”发展定位,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栏目,讲好群众身边的故事,建好指尖上的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加强城乡文明创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着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立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文明实践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等贴近生产生活需求的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篇6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政府系统要深刻把握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部署要求,以坚决态度、严实作风、有力举措,全力以赴落实各项任务,推动政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推动

  全市政府系统要全力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市政府党组成员要当好表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专题学习、研究和交流。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率先垂范、靠前指挥,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位。

  要进一步突出关键重点,推动走深做实

  要抓牢关键环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全面学习党史为重点,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发挥好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要用活红色资源,进一步做好深入挖掘、全面梳理、系统整合等工作,让旧址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要创新方式方法,灵活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各类学习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活力、见实效。

  要进一步聚焦民生实事,践行初心使命

  要坚持开门办实事,在察民情、访民意基础上,集中推出一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招硬招。要力戒形式主义,围绕“八个更”要求,加大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投入,推进好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农房改善等重点工程(项目)。要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集中办实事与一直办实事的关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要进一步传承先烈精神,彰显实践力量

  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加快建设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休闲度假中心,努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创新政策落实、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建设、污染防治攻坚、城市安全发展等重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学史增信研讨材料篇7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是“学史增信”。通过事先的学习,以及今天在党史陈列馆的参观,我对增强“四个自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现在就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道路自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路径。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在100年前,我党的革命先驱们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选择道路、走对道路、坚持道路是拯救国家、建设国家、发展国家的根本路径。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乱世中探索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方向,经历了挣扎与迷茫,做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带来的共产主义道路,为中国树立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在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上,共产主义发展道路初现轮廓,无数饱受外来侵略和国内压迫的工农阶级纷纷秉持跟党走、开创新中国的信念加入共产党,前赴后继为党的事业奋斗,只因在经历了内忧外患的痛苦历史后,他们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头走的道路虽然崎岖、艰险,但一定是正确的、是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事实也给了最好的证明,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真正实现了国家脱胎换骨,是中国走向辉煌的最正确道路。

  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了“精准扶贫三湘巨变——湖南省脱贫攻坚大型成就展”,照片、视频、实物等丰富的物料展出,每个扶贫干部流下的汗水、每个增收群众展现的笑颜、每个脱贫县乡的新貌,都在向社会、向每一个关注中国发展的主体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绝对正确的有力证明,是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圆满答卷。这是人民的胜利,是国家的胜利,是党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发展道路的胜利!

  当前我们处在激荡的时代潮流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趋势、是发展的必须。我们应始终坚信: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开展一切工作、做成一切工作的未来方向及最终目标!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2035年,我们就一定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就一定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我们对中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二、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理论自信是国家飞速发展的思想支撑。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有性、先进性、前瞻性、指引性已在我党百年历程中展现无遗。在今天参观的湖南党史陈列馆里,就充分体现了在先进的理论体系支撑下,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各类成就: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主题,通过“开辟新天地”“描绘新画卷”“谱写新篇章”三个专题,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湖湘儿女在党领导下的奋斗历程和卓越成就。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我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战斗纲领,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参观,我也更深刻的领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毛主席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我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理,因为这个体系经受住了战争、建国、发展、开放等多个实践考验,成为我党、我国发展的坚强思想支撑。如今我们谈增强理论自信,也正是基于百年的成功实践对理论价值的认定和信息,源自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科学结论。在此前提下,还要更进一步的自觉坚持、发展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三大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新飞跃、行动新指南、斗争新武器。增强理论自信,最重要的就是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不断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旗帜鲜明地捍卫真理、批驳谬误,以新的理论优势巩固理论自信。

  三、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制度自信是人民共克时艰的强硬底气。

  去年初,我们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迅速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政府部门参与其中,我厅作为省联防联控机制的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全面动员、多方协调,实现了我省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从零到有再到满足全面需求,以及新冠肺炎检验试剂盒、无创呼吸机等重要医疗器械供应全国甚至全球,我省也成为大基数确诊病例快速清零的省份之一,这些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指挥得当,离不开部门单位的积极配合,离不开企业单位的主动担当,离不开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而串联起政府、企业、群众同心同力的,是严密的组织机构、准确的责任分工、默契的集体协作,是对党的领导的绝对服从、对国家制度的绝对信任,最终才能共同赢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目前,联防联控机制还在运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下,我省自去年3月确诊清零后,没有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相对于国际疫情形势愈演愈烈,更进一步的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去年还有一个新闻让我印象深刻,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开始恢复社会秩序时,BBC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一家店铺老板,问“中国恢复得如何”,老板脱口而出:“反正比你们国家强多了”。这个视频一度占据热搜首位,真切地反映出:要让人民群众认可国家制度,切身感受比任何宣讲都强。通过疫情中国家制度的高效运转,我们的制度自信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提升,现在全世界都说“中国是做得最好的”,这是国际对中国制度的认可。目前我们虽面临着经济恢复增长的巨大压力,但是,通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高四新”的要求,通过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工作任务,提振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发展,不日可达,这就是对国家制度自信的坚持。

  四、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路径。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

  我党的发展历程很清晰的显示出,文化事业的深度决定了经济事业的高度、决定了社会事业的广度、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远度。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博览群书,文笔肆意,除了对军事、经济有着真知远见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更是无与伦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讲得气势磅礴、坚定自信,正是源于毛主席对中华文化的无比自信,从文化中汲取营养、快速成长,同时广泛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带领我党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才有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富强。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孕育了伟大的党、繁荣的国!

  在当下,我们更要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体系,不仅蕴含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包容了新科学、新理念、新思想,是具有坚定政治性、广泛包容性、强大驱动力的新文化体系,是广大党员干部正身明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生动力,是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知,更是国家奋力向前、迈向世界强国的坚强支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习好党的历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共产党员需坚持不懈的毕生事业。

推荐访问:研讨 材料 学史增信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