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2022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4 14: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2022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2022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创业者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

历史创造,更珍贵于在一代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中发扬光大。下面是为您推荐塞

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五篇。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1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

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

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

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

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

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

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

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

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

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

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解决,什么大事

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

1 / 8

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

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

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

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

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

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

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

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2

人才是塞罕坝林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根本的。

50年前,正是因为有一支以127名大中专学生为核心的青年人才队伍,用他

们的聪明才智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才在茫茫荒原上建

起了塞罕坝林场。

28年前,塞罕坝林场迎来第二批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现任党委书记刘海莹

就是那时来到塞罕坝的。正是他们这一批大学生在老一辈塞罕坝人打下的坚实基

础上科学谋划、合理经营,才有今天塞罕坝林场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可采木材10万多立方米的骄人成绩。

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让我们欣喜

的是,从2021年起,每年都有十几个本科生、研究生通过河北省统一招考来到塞罕坝林场。

2 / 8

阴河分场的杨丽就是其中一员。这位来自河北农大园林植物专业的硕士研究

生已在林场工作两年多。由于林场地处偏僻,到现在都还没谈上对象。我们问她

为什么选择来这里,她说“这里可以让所学的专业派上用场”。当我们再问是否

觉得寂寞时,她说“习惯了就好”。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无奈,但她的眼神透出

一种坚定。

在北曼甸分场,我们还遇到了一位也是从河北农大毕业的女研究生,她虽然

已经结婚,但爱人在秦皇岛工作,由于防火期工作紧张,夫妻俩已经有两三个月

没见面了。

令人欣喜的还不仅仅是有不少青年学子愿意来林场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

到来之后,不是要求呆在机关,而是直接工作在森林防火、经营抚育等生产一线,以至于我们调研团动议想在下午开一个青年职工座谈会时,林场领导说:“他们

都在山里,下山回到分场,再从分场赶到总场,来不及。”这给我们留下的不单

是遗憾,还有感动!

新生力量,新鲜血液,为塞罕坝林场开启二次创业的伟大征程注入了新的强

大动力。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瞄准了建设现代林场、争做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排头

兵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京津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宝库、生态旅游胜地、和谐富

庶家园”的发展定位,明晰了“推进分类经营、优化人居模式、融入区域经济发

展大局”三条改革发展主线,制定了“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文化靓场”五大发展战略。我们坚信,塞罕坝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塞罕坝精

神将在薪火相传中永放光芒!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3

自观看塞罕坝先进事迹介绍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曾经被人们遗

忘的地方,现在,成了大家学习、超越的榜样,是什么让大家如此关注塞罕坝机

3 / 8

械林场呢?是的,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激动的心情了,甚至,我连续好几次回放了

这段视频,因为,许多方面的介绍,又重新点燃了我的奋斗激情,就好像自己又

重新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视频介绍上得知:塞罕坝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境内。这里地域广袤,树木参天,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连年不断

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

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2年组建了塞罕坝国有机械林场。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

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

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

后世。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

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

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当观看到在建场之初时,条件是那么的恶劣,没有房屋居住,就临时搭帐篷,晚上老鼠钻进被窝里,没有干净水喝,喝着污浊的脏水、冰水解渴,粮食送不进来,吃野菜来充饥,虽然名称是机械林场,但是,许多人干的却是纯手工的体力

劳动,当时甚至连犁地的牛也没有,为了完成垦荒任务,年纪大的林场员工手把

4 / 8

手教年轻人,用肩扛人拉,把人当成牛马,就是这样,也要完成开垦任务。有的

员工病了,可当时没有驻场医院,连简单的诊所也没有,只好临时调用拖拉机送

到附近城市去就诊。有些员工,因为耽搁了最佳就诊时间,无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塞罕坝这块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得知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传统产业,许多规模小的传统产

业企业经营困难,大多数都已破产,状况好些的也被大企业兼并。而塞罕坝机械

林场呢,并没有走这两条路,全场一千多名员工,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们不

等不靠,主动转变思想,适应新形势,在林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他们由当初单

一的造林垦荒,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开始搞多种经营,党委会上,林场领导要求

大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转变思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这就需要分级的负责,每位领导都要包片包人,去耐心的做思想工作。终于,有了好的开始,第一份新产品的订单有了;第二份;第三份……,直

到后来,完全适应了市场经济,成功的实现了企业转型。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塞罕坝一千多名员工这样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的为这片

土地付出自己人辛勤的汗水呢?我想,这就是一种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从前的她,抒写的是一部他创业史,而现在的塞罕坝人呢,正在重新抒写着一部新时代的壮

丽诗篇,参加写作的,正是这群朴实无华的塞罕坝员工们,他们用热血和激情、

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正在塞罕坝这片热土上耕耘着,他们收获了累累的硕果,收

获了两代人的期盼和希望。

我敬佩他们的奉献精神,同时,作为一个国企人,我也感到了惭愧:不知道

什么原因,我以前的那种拼搏、奋斗的劲头渐渐的没有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和他们相比,我确实感到惭愧,甚至是羞耻。自从观看塞罕坝林场事迹介绍后,

我暗自下决心:要在本职工作中重新振作起来,以塞罕坝精神为榜样,学习先进、

5 / 8

追赶先进,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勤劳的双手,去编织一个快速高效、畅通文明的京石高速公路,让人们们愿意选择行驶京石高速公路,自愿为我们的真诚服务点赞加油。就是要有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京石高速公路的再次腾飞做出自己的应有的奉献。到那时,我才可以欣慰的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我为京石高速的发展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4

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片片绿色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精神。

京石高速从老到新约二十八年的历程,与塞罕坝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京石高速公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通初始,各收费站地处荒郊野外,交通、生活都极不方便,收费站的设施也极为简陋,居住、用餐、饮水等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过去了许多年,京石人也有许多父与子、夫与妻同岗,甚至孙辈也加入到京石高速大军中,坚持坚守、不离不弃,为了京石高速公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京石高速人,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更好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

学习塞罕坝精神,要坚守初心,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每一位员工的基本素质与要求。公司机构改革、人事改革、任务繁重等都不是得过且过的理由,更要摒弃“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懈怠思维,积极倡导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不忘初心,持续前进。塞罕坝人面对极其恶劣的气候环境与艰苦条件,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十几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终将漫天黄沙改换成绿水青山,成就绿色的奇迹,这就是对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

6 / 8

学习塞罕坝精神要摒弃功利之心,踏实做事。植树造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绿色青山也非一日成就,而是数十年来塞罕坝林场人不懈坚守、代代相传、初心

不改、接力不止的成就与结果。塞罕坝人始终坚守理想与信念,牢记使命与担当,更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大胸怀,不计个人得失与功名利禄,脚踏实地,甘

于奉献,甘于做成功大道上的铺路石。作为京石高速人,做事也需要动力,这动

力就来自于自身的坚定信念,来自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定力与韧劲。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5

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创业者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

历史创造,更珍贵于在一代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中发扬光大。塞罕坝林场经过两

代人的艰苦奋斗,尽管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始终未曾丢弃和改变,她已深深

融入每个塞罕坝人的血液之中,成为塞罕坝人气质的核心和精髓。在这次调研实

践中,从接触到的每一位塞罕坝人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在海拔1936米的望海楼上,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在防火期白天必须每隔15分钟通报一次火情,并且经常1个月见不到

1个人。就这样,他们一守就是7年。当问他们是否寂寞时,刘军憨厚地说:

“寂寞了,我就出去喊两声!”

亮兵台营林区的老尤,一位普通护林员。他负责20xx多亩林子的管护,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年如一日,厚重的露水常常浸湿他的裤腿,露水引发的潮毒使他

双腿疼痛难忍,经常靠吃药才能入睡。但他依然乐观地说,这样的生活并不苦,

理由是“必须对得起拿的这份工资”。

梁侠,阴河分场工会副主席,8岁时随父亲来到林场,如今已59岁。一家三

代都在林场,但儿子残疾,父亲长期住在医院,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一人

7 / 8

身上。可是,他对工作依然兢兢业业,他坚守的就是“没有大家也就没有小家。

只有把工作干好了,林场经济效益上去了,咱们职工的生活也才能提高”这么一

个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

普通职工尚且如此,林场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委书

记刘海莹在领着我们考察二道河沟营林区时说:“每当看到吐里根河对面的沙漠,我都深刻认识到我们这片林子的珍贵!我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它!”阴河分场场长

姚凯讲起即将开工的亮兵台新望火楼的规划极为详细,他调侃说,他的工作就是

给全体职工搞好后勤服务,好让他们安心工作,确保把林子看护好、经营管理好!

正是这已经融入血液的塞罕坝精神,让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成为我国国有林场

的一面旗帜。塞罕坝林场用占河北省2%的林地面积贡献了10%的林木蓄积量,森

林覆盖率已达79.4%,林子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万吨、释放氧气万吨,被誉为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地方增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塞罕坝精神在一代代塞罕坝人身上传承着,但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精神!

8 / 8

推荐访问: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感悟 精神 塞罕坝精神个人学习心得感悟五篇 观看塞罕坝精神心得十篇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