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25 16:00:3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林碧青

摘   要:文章首先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Python编程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设计合理切实可行的Python编程类混合式教学流程,在此基础上,以Python语言课程中“分支语句“为例,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进行探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Python编程类”课程

当前是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响应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能力,进行“互联网+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数字化科学策略,力求最大化地发挥线下和线上教育的各自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实现师生双赢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文章在梳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基础上,以高中信息技术“Python编程类”课程为例,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对分支结构的启示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国内,北师大何克抗教授(2004)最先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 1 ]。”文章中的混合式教学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开放的线上平台和传统课堂,结合线下线上教学的优势,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来实现混合式教学。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Python编程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遵循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标准和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结合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变革传统教学理念,重构课堂教学,突破时空限制问题,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Python知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其教學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利用Python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以师为主”教学模式,师生缺少互动、信息反馈不及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内化,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效差,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如何有效地改进传统教学现状的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必然趋势,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因为该模式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知识连贯、过程的衔接,挖掘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导作用,学科核心素养在丰富多样教学中能够得以深入地实践,既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的学习态度,成为信息化时代高素质的人才,又能高效落实课程的教学目标。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科的教学前提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解决“优生吃不饱、学弱生跟不上”的问题。课前,线上预习环节,通过数据化精准地进行学情分析,尊重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课中,利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上的教学助手、希沃易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和交流平台开展以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随堂检测、互评等项目活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动性;
课后,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台推送不同层次的作业,教师在线批改,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差异指导,加深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学习时空。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落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是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理论实践并重课程,但是现实的教育主导方向是高考,导致学校领导、家长、学生不重视,而且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来衡量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一系列的原因造就了学生应付的学习心态。在此背景下,Python是编程语言,侧重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是很好的契机,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日常案例导入问题和概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构Python知识体系;
在随后编程环节中,让学生及时反馈交流,记录迭代改进的过程,学会用编程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梳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迁移知识,可以跨学科整合,比如用Python检验数学质数、体验集合的例子,加深理解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Python编程类混合式教学设计

3.1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借助在线教学开放平台(福建教育资源平台教学助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对Python语言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自主预习,完成目标导学任务;
课中,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内化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
课后,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迁移,进一步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Python编程类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见表1。

3.2  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对于高中生来说,Python语言课程知识点面涉及广,理论知识枯燥,又是初次接触的学习内容,兴趣建设尤其重要。那么,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制作情境创设的知识点微视频和课件,知识点要相互衔接、连贯性,并以游戏化、生活化展示Python语言趣味性和编程的多元化。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不同空间的学习任务单;
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要有连贯性、合理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需求。

3.3  混合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线下课堂,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解决疑问,打破了时空限制。混合式教学有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过程性评价和课后形成性评价,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主观和片面性,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教学过程的要求;
有利于教师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
有利于教师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进而最终达到增效提质的教学目的。

4  Python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案例

以Python语言课程中“分支语句“为例,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课程分为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个阶段,课堂活动侧重于“教师以导,学生为主”多种互动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用选择语句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相关分析和教学目标编写

4.1.1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1第二单元编程计算第二节做出判断的分支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分支结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顺序结构的延续,又是循环结构的基础。书上的内容是按照性别分别计算最适宜的运动心率,从而引出分支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一个案例兴趣不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案例,将例题改为防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要扫健康码测体温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扫码、测体温的程序设计,利用分支结构解决防疫情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此外,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对高中生本单元分支结构要求及相关内容设置了教学活动。在学生学情方面,前面虽学习了顺序结构程序编写和执行过程,但是,对于高中学生,因为接触phthon语言的时间比较短,程序设计比较抽象,心里对编程还是有恐惧和抵触心态,学了不会用,不懂得语法的目的,看到问题无从下手;
而且选择语句是一个新的思维结构、是一个知识的跳跃,有一定难度,所以情境创设、兴趣引导、项目任务驱动尤其关键。

4.1.2 教学目标

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if-eIse语句的基本格式与功能;
能夠用流程图描述选择结构的算法;
通过设计多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计算思维,在体验编程中找到乐趣;
重点是选择结构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难点是灵活运用分支结构解决综合问题。

4.2  教学流程

4.2.1 课前环节

教师活动:

①制作单分支结构、双分支结构、多分支结构三段微视频,微视频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际中需要判断的问题案例分析引出分支概念、利用流程图表示的算法、语法的作用及代码的编写与调试。②编写同步训练任务单和导学案。③教学资源上传到福建教育资源平台教学助手平台、班级QQ群、微信群,师生进行线上探讨交流,解答疑惑。④ 通过人人通平台上学生的完成的测试情况和分析报告,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支结构编程项目的使用场景和语法知识点的用法不理解,导致写不出完整的程序代码,根据诊断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①周末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人人通平台或者微信群反复观看微视频教程。②以导学案、任务单为导向自主预习、学习、练习分支结构单元的知识,发现并记录问题,与教师、同学交流。

4.2.2 课中环节

教师活动:通过教学助手和希沃平台展开课堂活动。

①导入环节,结合防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要扫健康码的问题切入,借助当前所关注的生活问题为载体,引出分支结构课题,同时,类比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选择案例内容,对比展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支结构的应用场景和编程思维。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反馈情况,剖析教学重难点,梳理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树立用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编程思想。②任务驱动:围绕防疫情进入公共场所要“扫描健康码”和“检测体温”布置循序渐进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是扫描健康码,健康码为绿码检查体温,否则隔离等查,涉及到第一个分支结构;
第二个任务是如果是绿码则可以检测体温,体温是否正常,涉及到第二个分支结构。③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登入人人通平台智能检测完成任务。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报告表数据,及时掌握学生完成的准确率、优秀率和完成率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内容,进行个性化辅导,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关键点并对学生演示的程序代码及时点拨反馈。④布置拓展性任务:“出租车计费功能”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逻辑认识能力。⑤设计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表,课堂总结并布置课后在线平台作业。

学生活动:

①记录疑惑点、核心问题和解决措施。②学生登入平台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交流提交作业,遇到问题回看平台上的微视频、或者小组讨论、或者请教教师、或者在教师总结的问题库中寻找解决思路。③展示活动成果,自评互评,优化思路和项目。④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拓展项目,根据计价方式设计数学模型并转化为程序代码。⑤根据项目任务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上传评价表。

4.2.3 课后环节

教师活动:整理课中学习资料和学生课堂评价表,在教学助手平台上发布扩展任务、批阅、监控、反馈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微信群上或教学助手平台上共享整理资料,在线交流答疑解惑,调整下一步教学计划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平台课后作业,对重要知识点回看教学助手的课堂实录或微视频或者通过平台进行互动交流,重复学习,巩固知识。

5  结束语

通过实践与探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落实了新课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目标,真正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理念,最大限度优化了技术支持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3):21.

猜你喜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1期)2016-06-21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高中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