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时间:2023-09-25 17: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顾理琴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和人才的主要阵地,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实践类人才的需求,但是随着企业用人需求的改变,高职院校现有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了课程深化改革阶段,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创造了大量优秀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所关注的重点,工匠精神具体是指不断进步、精益求精的思想意识,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精细化发展趋势。通过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意识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认知,提升责任意识。企业需求是高职人才培养所遵循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渗透工匠精神,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完善高职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课堂。

一、企业需求和工匠精神关联

1.取向一致。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国各个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必须要利用工匠精神的推动作用才能够唤起每一个劳动者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能够主动投入到技术创新中,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人才一直以来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拥有高素质人才便拥有了创新灵感,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力量,承担着推进中国智造战略的时代责任。当前企业为了可以提高自身的发展效益,开始重视吸纳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求其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求,还可以形成主动创新意识,不断优化技术应用流程。在培养这一类人才时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强化其核心竞争力,同时重视实施工匠精神渗透,使其可以形成职业意识,主动服务社会。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以及企业需求取向一致。

2.核心内涵一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产业结构也进入了持续优化升级阶段,新旧动能开始不断转换,社会大众的产品要求以及服务要求水平也有所提高,开始重视工匠精神的意义和重要性。企业为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必须要提升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来源广泛,学生普遍基础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并且多数学生缺少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意识,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合适的解决策略,而工匠精神渗透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3.实践路径一致。工匠精神中包含着匠人之心,体现了劳动者的创新意识,这也促使其可以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创新和调整,加快产业升级速度。工匠精神要求技能型人才拥有专业的技术理论,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并且具有刻苦、耐心、不畏艰险的专业素质,不断对技术进行优化,满足日常生产需求。因此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需要同时兼备理论以及实践技能,定期对人才进行培训,利用理论作为指导提高实践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教育过程中也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个人专业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企业以及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路径中均重视提升实践能力,以理论基础为支撑点,提高人才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和企业进行合作,优化实践教学机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体验,感受在实践活动中所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并认识到该岗位对于职业道德的需求,逐渐形成职业意识。

二、基于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可以满足社会各个岗位对于优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助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但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所经历的时间较短,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其他教育主体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可以形成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将企业人才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基础。现阶段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着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前往企业合作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效益,并且多数学生技能水平不足,反而会给企业生产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和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教育部门的助力、支持和企業展开深入交流,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二者的作用,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也不能只是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作为重点,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及应用价值。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需要其在不断地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感受新型教育理念的应用意义,稳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企业需求调查。要想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对企业需求有充足的了解。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大方向,确保整体教学目标不偏离行业人才需求。随后教师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调查,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要求,通过对比不同企业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细化。调查时教师需要重视对企业技能型人才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信息数据展示出来。如管理型、技能型、研究型人才数量,人才学历、年龄等,可以得出不同岗位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在调查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

3.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极其重要,是指导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高职院校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将企业需求以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实践课程占比,延长实践课程课时,并和企业进行共同商讨优化实践课程内容,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避免出现实践教育形式化的问题。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动手操作的兴趣较大,往往无法集中注意于理论知识学习中。实践课程数量的增加改变了以往理论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不同以往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其次,重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框架中,将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进行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后续就业有着重要影响。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育提供有效途径,构建大思政课程教学机制,落实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要求。

再其次,拓展课程内容。选修课是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但是以往选修课普遍没有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影响了选修课育人作用的发挥。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企业岗位用人需求拓展选修课的内容,例如在企业用人时需要人才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在困难中不断前进。为此,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选修课内容,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使其可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除此之外,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通识课、就业指导作为公共课程。

4.合理利用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所广泛应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完善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现代学徒制加深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深度,由学校教师以及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实施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师傅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从师傅身上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传承技能的基础上传承优秀品质。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活动中,学校可以让学生以实习生的方式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学习。由企业为学生分配师傅,学生在企业内的各项实习活动均由师傅负责,为学生讲述生产实践技能,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将企业也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有利于打破以往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单一的局限性,完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书写毕业论文,结合自身实习经验提出对专业技术或者理论的独特认知,由学校对其论文进行打分。综合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以及实践情况为其发放毕业证书,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通过该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企业实习的重视度,使其可以专心于企业实践活动中,耐心和企业师傅学习专业技能。现代学徒制使得企业人才需求以及高职院校教育体系进行全面对接,在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将实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招聘到企业内部,为企业提供了选拔优质人才的途径。而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缓解学生毕业就业压力。

5.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职业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的关键主体,高职院校需要正确认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确保可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活动中。首先,需要重点针对现有职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教育改革要求、工匠精神内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加强教师对教学技法的掌握能力,使其可以熟练运用教育改革理念和改革方法实施教学,充分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当前,部分教师在对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时存在着表面化的问题,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述某个领域专业人员的事迹,并没有将其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融合,难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即使教师掌握了教学方法,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重视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训练,让教师前往企业工作,丰富教师的职业经验,为教师提供亲身体验的工作环境,通过和企业的技能型人才进行交流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从而可以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其次,积极引进企业人才参与教学。企业人才拥有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长期工作中已经了解了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可以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职业道德标准作为约束。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邀请企业内专业人才前往学校进行教学,由企业人才结合实践案例以及岗位经验优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课堂。企业人才也可以为教师队伍融入新鲜元素,打破以往课堂的沉闷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6.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渐形成对职业要求的认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可以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可以组织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活动项目,结合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明确活动项目评价标准,确保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①技能创新竞赛。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开始组织各类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结合既有经验创作出新的技术或者产品。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发掘优秀人才的渠道,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技能创新竞赛,符合工匠精神中不断创新、刻苦研究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形成精益求精的意识。在对技能竞赛結果进行评价时需要让企业也参与其中,企业可以分析其所创作出的技术或者产品是否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有利于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发展提供指导。

②项目任务活动。在现代企业中人才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领导人员所下发的工作指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形成奉献意识以及良好的合作态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任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自行收集资料和分析的方式完成教师所下发的项目任务。如下图所示。项目任务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合作分工完成自身的任务,积极主动配合其他伙伴。例如,教师可以将“岗位职业素养”作为项目主题,由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分析自身专业未来就业时所需要拥有的职业素养,提出每一项职业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将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以报告的方式上交给教师。通过这一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主动了解职业素养要求,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了解行业内顶尖人才所具备的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

三、结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对于高职教育改革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开始认识到高职教育在社会人才供应中的重要性。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工匠精神培育之间存在着取向一致、核心内涵一致以及实践路径一致的特点。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应当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强企业需求调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合理利用现代学徒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从不同角度出发渗透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素养水平,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约束自身。在今后高职院校教育中必须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展合作模式,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基金资助:2021年度南通职业大学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研究课题(一般)“高职工科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JS2021006,项目主持人:顾理琴) ]

(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

猜你喜欢工匠精神院校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工匠风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1-19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工匠赞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2014-01-23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19期)2014-01-21

推荐访问:工匠 路径 培养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