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守护与传承并重?让非遗走向世界舞台

时间:2023-10-08 19: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潘睿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阴老腔。

6月6日,抖音“非遗主播沙龙”在陕西广电大剧院举办,《陕西非遗数据报告》(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陕西非遗短视频播放达141亿次,是2017年同类播放量的300多倍。

6月10日以来,围绕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集中开展1391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线下135场、线上1256场。

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创新传承发展,全省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高。

深化保护传承,让“非遗”延续根脉

2022年11月29日,从摩洛哥传来喜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陕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作为联合申报项目之一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成为继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之后,陕西第四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茯茶起源于陕西泾阳,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加工茶,也是过去与边疆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重要物资,促成“茶马古道”的兴起,有“官茶”之称,至今西北地区仍流传着“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茯茶跃出国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偶然。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加大茯茶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力度,不遗余力地建设完善保护传承体系,建立起省、市、县三级代表性传承人梯队。

咸阳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佳梅表示:“我们每年投入50万元经费用于举办茯茶制作技艺培训,开展茶艺茶展茶会等活动,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和老艺人研讨交流,对茯茶传统技艺和茯茶文化进行系统传承。”据悉,当地积极推动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在保护传承中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仅咸阳市已发展茯茶企业60余家,年综合产值32亿元,从业人员1.8万人,为茶农年增收3.2亿元,咸阳茯茶公共品牌更是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取得“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注册商标。

除此之外,汉中宁强羌族刺绣工坊、安康石泉中坝非遗作坊小镇等,已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凤翔泥塑、西秦刺绣、洛南草编3个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建设,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陕西出台《陕西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与认定办法》《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陕西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并先后组织23期946名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参加“研培计划”,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阳提线木偶。

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探索保护方面,2019年“西安鼓乐”保护实践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五十大优秀案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入选“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第二名。2020年“安塞腰鼓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

此外,针对陕西非遗项目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实际,陕西把建设全国领先的非遗主题街区、镇村、场馆作为重要文旅工程,已建成各类非遗展陈馆、特色街区(村镇)、传习所等1200余个。“我们要更加精准有效推动非遗产品化、标准化、场景化,推动特色非遗与时俱进,走进百姓生活,被更多人喜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深挖特色底蕴,让“非遗”历久弥新

红大褂黑马甲,标志性的小胡子和墨镜,浓浓的眉户腔调,搭配的歌词却是《忘情水》,“啊……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流泪”,反差感巨大的视频上传到抖音平台后,不到5个小时,点赞量超过3000,最终100多万的播放量让张晶琪发现,自己火了。

1996年出生的张晶琪,曾经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的演员。6岁学艺,苦练20余年,除了平时登台演出,网络直播间是他钟爱的另一个舞台。“目前,我的直播间平均约2000人同时在线观看,最多时可以达到3800人。”张晶琪说,在这里,他经常向观众介绍秦腔这一古老剧种以及各种相关的戏曲知识,更是通过“歌词套曲”“老戏新唱”的方式,用传统戏曲的唱法來演绎大家熟知的流行音乐,拉近传统戏曲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张晶琪不是个例。近年来,秦腔、陕北民歌、商洛花鼓等陕西非遗通过直播、短视频屡屡“出圈”。《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抖音平台上1126万条陕西非遗短视频收获用户点赞12亿次,超57万场的陕西非遗直播共创造了3185万小时的用户观看记录。

“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再多的非遗资源,也需要被看到、被了解。事实上,除了利用短视频及直播等手段外,陕西在非遗创新传播方式上,不断创新实践,通过“非遗+”的模式,大力开展非遗技艺推广宣传及传承活动,让群众更加深入了解、认同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赋予非遗持续传承的生命力。

注重用舞台艺术彰显非遗之美,多个剧目斩获大奖。陕北道情《一条棉被》、秦腔《骄杨之恋》等剧目,用舞台艺术彰显非遗之美,先后荣获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大奖;
华州皮影、宁强羌绣等项目将非遗元素融入国际知名品牌,彰显陕西非遗的精彩现代表达;
榆林佳县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融合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非遗元素,亮相央视栏目《山水间的家》。

推动文旅融合也屡见成效。2022年,陕西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360场线上线下活动,带动销售额近2000万元。近3年来,陕西226项非遗项目、350余家网店入驻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年销售额达2.2亿余元;
推介“西府民俗游”“‘华山风骨非遗研学游”“商於古道文化体验游”“宝塔区民俗文化旅游”“诗画汉江非遗特色线路”等特色非遗旅游路线,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传统文化;
打造“袁家村”“永兴坊”“长安十二时辰”等一批非遗融合创新传承阵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陕西还将非遗保护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榆林市已正式被文旅部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引领生态区建设的典范。

民间工艺大师胡新民和他的凤翔泥塑作品。

深化交流互鉴,让“非遗”走向世界

5月18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欢迎仪式上,50名来自榆林市的民间艺人和文化工作者随着鼓点欢快舞动,鼓槌上飘带上下翻飞。热情洋溢的腰鼓、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舞”出了“老陕”的好客和豪爽。

近年来,陕西充分发掘千年古都、古丝绸之路起點的历史文化价值,开拓陕西非遗文化对外交流渠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陕味儿”“秦风秦韵”“陕西元素”十分“吸睛”。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陕西非遗彰显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大美秦腔”非遗传统艺术精彩亮相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文艺演出;
横山腰鼓赴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以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凤翔泥塑“兔团团”精彩亮相2023年央视春节晚会。

陕西非遗见证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陕西”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古法新作——陕西文化艺术展文化交流活动《陕西非遗之美》摄影展;
在澳门旅博会设立“文化陕西”展区;
陕西非遗在历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大放异彩;
西安鼓乐、秦腔艺术、华阴老腔等众多具有鲜明陕西地域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活跃在各大国际展会中。世界文明的百花园里,灿烂的陕西非遗魅力绽放,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多国人民民心相通。

据悉,截至2023年4月,陕西现有四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秦腔等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6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陕西将持续用非遗展示助推文化交流,打造陕西传统文化的“新输出”,不断释放陕西传统文化魅力。

千百年来,非遗承载着中国价值、凝聚着中国精神,是东方智慧的代表。非遗项目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陕西非遗项目众多,保护好、传承好任重道远,接下来,陕西将持续抓好非遗保护工作,积极推动非遗融合创新,在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的同时,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茯茶陕西省陕西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当代教师教育(2022年2期)2022-07-08陕西自贸区这四年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疯狂英语·新悦读(2021年5期)2021-06-08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去流浪,去换成长——三生三世,片片茯茶入水流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聚焦两会陕西画报(2018年1期)2018-11-17关中古道茶事新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8年4期)2018-06-11——陕西泾阳县茯茶小镇转型观察">关中古道茶事新
——陕西泾阳县茯茶小镇转型观察农村.农业.农民(2018年7期)2018-04-10——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当代陕西(2017年10期)2017-10-16

推荐访问:陕西 走向世界 并重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