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学设计美术必备23篇

时间:2023-09-14 11:15:09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设计美术第1篇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很多老师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制作成一个完整的、适应教学需求的微课呢?以前总觉得微课的制作应该与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差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美术必备23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美术必备23篇

教学设计美术 第1篇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很多老师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制作成一个完整的、适应教学需求的微课呢?

以前总觉得微课的制作应该与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差不多,虽有过相关的"培训,但是对微课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所制作的微课感觉比较粗糙,虽能阐明所要讲的知识点,但是还存在问题。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让我对微课的制作有了更新的认识。

微课的设计是制作微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制作微课时,首先要制作课件,怎样才能设计好课件呢?微课中课件的制作不同于常用的课件制作,它要求我们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述所讲的知识,而不是像上课时需要详细的写出所有的语言,只有简洁、清晰的语言才更利于学生的记忆,而且我们在语音上要形象。在设计课件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形象,充分发挥形象的多媒体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中要锤炼语言,以达到简洁、清晰、形象。

色彩搭配是微课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塔配的功能是衬托、突出主体信息,增强课件的艺术性。在设计微课时,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让文字的色彩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不显得杂乱,让人觉得整个画面色彩过多。

好的微课在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还很多,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制作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

教学设计美术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中国龙》一课是以“欣赏与评述”为主,融“设计与应用”、“造型与表现”于一体的美术课。她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2、既能目标:会讲出龙的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创作一幅龙的绘画。

3、情感目标:体会龙的精神,树立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课件、龙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构想:

1、通过教师演示龙的画法,使学生了解龙的特征及其特征的象征意义。

2、通过课件演示龙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龙经历几千年的演变,最初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理解事物是不段的变化的。

3、通过欣赏龙的一些生活图片,使学生了解龙在我们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它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

4、通过欣赏龙的组成,了解画龙的过程及重点是龙头。

5、通过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构图。

6、通过作业展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认识中国龙,了解中国龙的象征。

2、学生是否体会到中国龙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

3、学生能否形象地表现出中国龙的造型特点。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老师黑板演示一幅龙的作品导入

同学们,老师首先给你们画一个动物,注意仔细观察,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学生猜)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说(龙)。老师激情说: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一下中国龙。(板书课题)

2、新授:

(1)龙的起源与特征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龙?(没有)那么这个龙的形象是怎么产生的,你们知道吗?(学生说)

师:关于龙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龙就是我们的祖先集飞禽、走兽、水族以及自然天象之精华于一身而理想化的动物。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祖先还是原始部落的时候,各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作为图腾。传说有一个部落的图腾是蛇,这个部落很强大,它把各个部落都打败了,然后它把各个部落的图腾集中到了一起变成了龙。不管是哪个传说,龙都是集各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现在让我们来找一找,龙身上都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鹿角、虎眼、蛇身、骆驼头、鱼鳞、鹰爪、泥鳅尾)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为龙选择这些动物的特征吗?(学生说老师总结)因为啊,鹿角是所有的动物中最美丽的角;
蛇是爬行的动物中速度最快,身体最灵敏矫健的;
鹰爪是所有的飞行动物中爪子最厉害的;
鱼鳞波关闪闪,有秩序也非常的美丽。从这些动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为龙所选择的都是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使龙自然成了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龙的演变过程

中国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最早的龙形象是什么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又变成了什么样?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欣赏课件,请你找一找,哪个是最早的龙,哪个是现在的龙?(讲解龙的演变过程)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非常的喜欢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龙更是古代帝王们崇拜的权贵的象征。看,这是谁穿的衣服?(课件展示皇帝穿的衣服)皇帝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其目的也是希望拥有龙的威严、精神和本领。在今天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也是借龙的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广大。

(3)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呢?(举例)每年的正月十五要耍龙灯;
二月二龙抬头取其谐音人们要剪头;
五月初五端午节要赛龙舟。今天的龙舟已经走向世界,成为海内外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活动。

(4)观察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仔细观察龙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我们在画的时候龙头是重点。龙头主要由鹿角、虎眼、大大的鳄鱼嘴和龙发组成。老师指黑板让学生牢记。记住画龙的诀窍是昂首、张口、露齿、睁眼。这样才能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5)欣赏龙的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画龙的。(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及龙的各种姿态)

3、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画一幅与龙有关的画,要求画出龙的精神气象。

4、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评价,选出优秀的作业。

5、教学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龙的有关知识,龙的精神是团结凝聚的精神,是造福人类的精神,是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希望同学们都拥有龙的精神,为国争光!

教学设计美术 第3篇

教学内容:

艺术插花(制作)

课业类别:

工艺制作课

指导思想:

插花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插花,就是在盈尺瓶盆之中,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部位为材料,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将花卉的自然美和人为的装饰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共安排了三课,都是为了美化居室,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插花分为东方式和西方式两种,本课安排了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向学生详细介绍艺术插花的历史、构图、色彩等,用一些基本插花的示范,让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在课余时间寻找材料,进行初步构思;
第二课时进行艺术插花的制作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艺术插花的一般形式与制作技巧。

2.引导学会自己动手装扮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艺术插花的几种基本形式。

教学方法:

讲述、示范、制作

教具准备:

艺术插花作品若干件,艺术插花作品的课件、图片、常用花材及工具。

学具准备:

常见花材、花器及工具。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1.展示艺术插花实物,教师激情导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空间的舒适和情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艺术插花,正是装点居室、点缀环境的上乘佳作。插花,就是在盈尺瓶盆之中,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部位为材料,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将花卉的自然美和人为的装饰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

2.板书课题――艺术插花(制作)

三、讲授新课

1.播放CAI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了解艺术插花的历史及东、西方式的艺术特色。

2.出示图片及实物,了解插花的常用花材、花器及工具。

3.教师讲述艺术插花造型的基本形式:

一般插花形式三主枝高度为:第一主枝长=(花器高+宽)×1.5

第二主枝长=第一主枝长的三分之二

第三主枝长=第二主枝长的三分之二

按照插花主枝在花器中装饰的位置,大致上有五种基本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悬崖式、直立式、倾斜式、平卧式、放射式。

(反思:构图是插花艺术造型的第一要素。教师应耐心辅导学生进行插花的艺术构思,将草图勾画出来,示范时要注意插花要高低错落,即花朵的位置高低前后错开,不要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疏密有致,过密则繁杂,过疏显空荡;
虚实结合,即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
俯仰呼应,是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又顾盼呼应;
上轻下重,是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均衡自然;
上散下聚,花材同生一根,上部疏散,多姿多态。)

4.艺术插花的色彩配置:

A、花卉与花卉的配色可以用多种花搭配,也可用单种颜色,要求互为补充,协调如一。

B、花卉与花器的配色要求协调,不强求一致,可以是以对比色组合,也可以是调和色组合。

(反思:色彩本身没有任何感性内容,只有当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其相联系时,才会出现色彩的心理反应。在进行插花构思时都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这方面的情感因素,可以花材的色彩确定主题,也可根据主题选取花材。)

5.艺术插花的保鲜方法:

花卉被剪切下来后势必导致衰老枯萎,因此,对插花要进行保鲜水养。一是营养保鲜,在花器内加入2%的糖、1%的维生素:二是防腐保鲜,可加入少量食盐,也可加入阿斯匹林、水扬酸,硫酸镁等;
三是机械保鲜,可用细铅丝扎紧切口,或将甘油、蜡液滴入花内,都可以使花卉推迟枯萎,并且颜色更加美丽。

6.教师进行插花的示范(主题及花材、花器自定):

A、构思、构图;

B、选取花材,配置色彩;
选定花器;

C、练习穿插;

D、修整、成形、命名。

四、学生构思练习,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进行插花的艺术构思,可用铅笔将草图勾画出来。

辅导要点:

A、主题要突出,主题确定之后,就要根据意图加以润饰,求得画面变化。可运用花卉的种类、色彩、形状的对比与配合来增强韵律变化,使主题更加鲜明。

B、统一均衡。平铺直叙显行单调呆板,变化太多会觉得零乱,要分清主次,注意协调。

C、色彩和谐,对比色不宜过于强烈,类似色应避免单调乏味。

五、课堂小结

评析学生构思、构图较好的草图,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布置下一节课的制作要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花材。

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插花可以渲染环境气氛,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操。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以自己的示范、指导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在犹如身临其境的课件欣赏中仔细观察,慢慢体会,从而让学生掌握插花的一般形式与制作技巧,学会自己动手装扮生活空间,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过,在引导学生制作后摆设作品时应与环境相协调,还要注意摆放的角度和位置,营造较好的意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构思与制作的热情,让插花艺术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

教学设计美术 第4篇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2、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色。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

播放陕北民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这是哪里?

资料反馈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小组研究:

民间艺人为什么喜欢将抓髻娃娃作为剪纸的表现题材?

抓髻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

有哪些变化和寓意?

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需要注意什么?

四、艺术尝试: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尝试

五、课后拓展:

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代表自己独特地域风格的古老艺术,有很多艺术形式与剪纸是姊妹艺术。

学生学习时会出现对一些历史时期和民族文化不了解的情况,要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民族风俗的了解以及直观图片等,加强学生对剪纸的观察、分析与对比。要注意学生欣赏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教学设计美术 第5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元宵灯谜会”作课题,旨在通过学习设计制作花灯、集体策划班级灯谜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布置展示能力等,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体验利用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感受美术学科与语文、音乐、社会学科

的内在联系,感受设计意识的形成。

2、体验运用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花灯,提高动手制作能力,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

3、策划、组织、开展灯谜会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感悟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和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设计制作花灯;
集体策划元宵灯谜会;
布置灯谜会场,开展观灯谜活动

难点:花灯式样的制作;
策划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有序地组织元宵灯谜会活动

教具准备

资料图片花灯范作废旧纸盒卡纸彩笔剪刀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一百减一(打一字)

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七十二小时(打一字)

2、在哪个节日里有猜谜语的活动呢?

元宵节(板书)

3、你知道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时间:

来历:

活动:

4、今天我们就提前举办一次灯谜会好不好?

板书:元宵灯谜会

二、传授新知识

1、欣赏

观察课本中的个地方灯谜会,师生一起讨论各灯谜会的特色,一起回忆元宵灯谜会的场景。

2、分析

①分析课本中的学生作品,讨论其制作方法及用材

②分析教师的范作

3、师总结制作花灯方法

(板书)花灯制作方法:

①构思(造型)

②实施设计(选材及选色)

③制作大形(剪、卷、割、粘、拼等)

④装饰(绘画,粘贴等)

⑤粘贴灯谜卡片

注:师边师范边讲解

4、学生操作练习(播放节日音乐)

师巡视(注意安全,卫生)

三、作品展示

1、将学生作品展示在教室挂绳上

2、评价

①自评(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及构思)

②互评(谈谈别人的优缺点)

③师评(以表扬鼓励为主)

四、活动

逛灯会猜灯谜

设置奖项:累计猜对5个,奖励一本图画本;
累计猜对10个奖励老师制作的花灯。

五、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的是挂灯,课后我们可以想想怎么做一个手提的花灯呢?回去收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设计美术 第6篇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质量的纸张,用折、撕、贴、画的形式来塑造小鱼的基本形象。

2、让幼儿感受在集体操作中的成就感,感受把小鱼送回大海的情感。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长形白色卡纸(做大海背景用)、蓝色颜料、抹布、彩纸、报纸、刷子人手一把、黑笔、胶棒人手一支。

2、录音机、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小粉刷匠"的游戏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请小朋友来做小小粉刷匠,一起把白色的长形纸刷上漂亮的颜色。

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塑造小鱼。

1、粉刷匠们真能干,刷的真漂亮,这蓝蓝的一片像什么?(大海)可现在大海太安静了,我们让大海变得热闹起来,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制作小鱼)

我们来做一些小鱼放到大海里吧。可以怎么用什么方法呢?(画)

2、新授:制作圆形小鱼。

今天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方法,不用画的方法,而是撕。

幼儿一起观察小鱼的特征。老师示范撕小鱼,先对折纸,沿纸的外圈折一个半圆,打开后成一个圆形,用胶棒粘贴,添画上眼睛,完成后"送"到大海里。

3、幼儿尝试制作。

4、引导幼儿尝试撕椭圆形的鱼。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表扬有创意的小朋友。

三、评价活动。

组织幼儿共同欣赏大海,现在大海里变得又漂亮又热闹,请你找出最喜欢的小鱼。

活动延伸:

我们还可以让大海变得更热闹呢,还可以添上什么?(其他海里的动物)下次活动中再来丰富。

活动反思:

幼儿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手工活动也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通过手的塑造而转化成艺术作品。

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幼儿对鱼的外形特征已有足够的了解。能说出自己看到过的鱼的形状、颜色、花纹。本活动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塑造鱼的主要特征,巩固团、搓、压、捏等技能。

本活动首先让幼儿观察各种不同外形、颜色,有着特殊本领的鱼,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在示范部分,我改变了以前老师示范讲解的模式,而是请几个幼儿到台前来,按自己刚才观察到的鱼的特点,或是以前见过的鱼的特征进行创作,再请全体幼儿一起欣赏、评价,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幼儿能说出同伴示范的作品什么部分塑造得好,哪里该怎么做更好。同伴的示范更接近幼儿理解的水平,他们在赏与评中进一步掌握了塑造鱼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尽情地大胆表现自己,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鱼和富有个性的鱼。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参与活动,他们利用团、揉、压、捏等技能塑造了鱼的主要特征,在塑造鱼尾巴和鱼鳍时,幼儿能利用工具塑造出不同的线条、花纹。他们在玩泥的过程中捏出了自己喜欢的鱼,也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本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在玩中学,学中玩,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过程,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美术 第7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插花艺术的对称式、均衡式、自由式等基本形式,能够运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等相关知识来进行艺术表达,装点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形式,学生能够学会插花艺术,并能够进行艺术创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插花的艺术性,学习插花的造型语言。

【难点】

灵活运用插花的基本形式,完成一幅插花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带着花束及插花作品走进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散落的花卉和经过精细设计的插花作品,哪一个更具有艺术性?为什么?同学们自由讨论回答:插花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能为生活增添光彩,也更具有装饰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插花》。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不同的花卉卡片,在学生手中传阅,并组织“快问快答”的小游戏:看到花卉图片时,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这种花卉代表的花语。学生传阅卡片,参与游戏。如:康乃馨——母爱;向日葵——光辉;雏菊——天真等。

2、教师展示室内插花作品,引导同学观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由于插花作品中花卉的选择以及花器的选用,会给居室带来截然不同的装饰效果。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花的品种、花的摆插方式以及花瓶的造型交流意见。

3、教师继续展示郁金香、芦苇花等不同的花艺作品,提出问题:说一说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哪些?不同的构图安排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外形整齐、对称;均衡式——稳定;自由式——别致自然。

环节三:示范讲解

1、向学生展示并介绍插花用的工具,通过视频播放插花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插花造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浏览教材,思考回答:①高低错落;②疏密有致;③虚实结合;④俯仰呼应;⑤上轻下重;⑥上散下聚。

2、教师追问:尝试总结插花的基本步骤。师生共同总结:选定主题——选择花器——设定构图——点缀装饰——作品命名。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大屏幕出示课堂实践要求:自主选择花材,运用造型原则制作插花,并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教师巡视辅导,提示学生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学生可以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插花创作。

2、开展“插花沙龙”的作品展,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大胆介绍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花材、花器的搭配、构图的选择等方面评价作品。)

环节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回顾重点内容,深入感受插花的艺术魅力,并领略插花给生活带来的独特美感。

2、将自己的插花作品带回家,来装饰自己的居室。

四、板书设计

(略)

教学设计美术 第8篇

一、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一定发展,但他们手上的灵活性及耐心还需要加,为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选择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

二、活动内容:

中班美术——可爱的小鸡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蛋壳制作玩具的方法;

2、教育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懂得保护自己;

3、培养幼儿勤动手动脑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重点:学制作玩具的方法。

五、活动难点:学习鸡冠、翅膀、嘴巴的不同剪法。

六、活动准备:空蛋壳、采色纸若干张、固体胶、剪刀、记号笔。

七、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咕咕鸡。

角色扮演,(唱)导入,让幼儿初步认识鸡的基本特征。

(二)教幼儿制作小鸡的玩具。

1、需要准备的材料;

2、让幼儿表演小鸡跳舞,并观察特征;

3、教师讲解并示范嘴、鸡冠、翅膀的剪、贴、画。

(三)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2、作画时的安全教育。

(四)评价作品。

(五)活动延伸。用鸡蛋做出不同的小动物。

《可爱的小鸡》教学反思:

中班的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物体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的能力。通过活动,小朋友们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很浓,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想像力和增添了生活乐趣。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锻炼,培养良好的能力。

成功之处:给幼儿提供的材料操作性强。幼儿兴趣较高,尤其在延伸活动时一个蛋壳能做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可见幼儿的想象力特丰富。不足之处:

1、个别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2、应该课前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有感小鸡的特征,没有给有提供很好的创作空间,对幼儿的语言引导不到位。

3、操作材料准有些单一,不够多样化备。整改措施:正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材料多样化,更好的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设计美术 第9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3、体验泼墨的`肌理感和乐趣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食用盐、洗洁精水、吹风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绘画材料有什么不一样。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泼墨蝌蚪反思

这节课教授的时间过多,学生动手绘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从学生作品反馈中看出能了解疏密这一基础知识,有意识的对相似进行形排并列组合成一定形式的画面,但因为是小组合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出现画面较乱的情况。在授课时我能把学生“放”出去,但“收”回来就有一点的困难,以后在课堂的调控上要多下工夫。上好一节课就像打磨一件艺术品,需要制作者精心的准备。所准备的不仅仅是这节课本身,更是授课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节课结束了,对授课者来说是新的开始。

教学设计美术 第10篇

教学目标: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2、学生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回忆

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如:服装、日用品、食品等。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肌理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发展

1、教师出示不同肌理效果的图片。

(平面压印、磨印、拼贴等)

2、学生在欣赏和触摸的过程中了解肌理效果的制作方法。

3、启发学生。

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

三、创作指导

1、鼓励学生,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评、互评。

4、展示作品,制作展示墙,选出优秀作品。

四、总结

课后可以尝试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教学设计美术 第11篇

教学内容

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教材分析

《茂密的花》一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上册,第32到33页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课本中“思考与讨论、艺术实践、评一评”三个板块儿及一些画家作品、学生作品和自然界中花的图片,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自然界中的花的美感,体验生活的美好,同时欣赏借鉴如何运用大小、疏密、前后遮挡的方法表现茂密的花,拓宽创作思路,为学生今后表现更多遮挡及茂密的事物做铺垫。

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在此课之前,孩子们在学过的《各种各样的形》、《我们身边的线条》、《花的世界》等课程中已经奠定了线和形造型表现及对鲜花的特点认知的基础能力,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花,运用大小、疏密、遮挡的关系呈现出茂密的视觉效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花的特点及表现方法,学习运用大小、疏密、遮挡关系处理画面,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茂密的花。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欣赏、交流和感悟学习活动中,在自主感知花的特点——交流分析花的表现方法——合作探究创作茂密的花——评价总结拓展这样一个边学边画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呈现茂密表现方法的艺术活动乐趣,能以积极愉快的学习态度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产生积极的表现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花卉的大小、高矮、疏密、前后等变化,感受画面的丰富层次,学习用遮挡关系来表现茂密的花丛。

2、教学难点:大胆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花,合理安排前后关系,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导趣:创设“受春姑娘邀请去花园画画”的情境。

(二)导疑:以“回答花的名称及花的结构两个问题”为切入点。

(三)导学:启发学生在之前积累的“花”的知识上从浅入深,为学习新知引路。

引语:今天赵老师收到一封春姑娘的的"来信,请一位小朋友念给大家听。

学生:念信:“亲爱的小朋友们,听说你们各个都是优秀的小画家,欢迎到我的花园来画画!”

教师:听到这样的消息,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想法?

学生:很希望去……。(心情描述)怎么样去呢……?(产生各种好奇及疑问)

引语:是呀,听到这样的消息真高兴,你们想要的答案就在信上。我们接着看信,信上说:“想要进入春姑娘的花园,必须能回答出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知道有哪些花?说说它们的名字吧!(出示部分课题—《花》)

教师:教师根据问题放映视频,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学生:学生欣赏视频,从中观察花的种类,并且根据生活积累回答问题。玫瑰花、石榴花、牡丹花……

小结:肯定通过第一个问题考核。

问题二:花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通过之前学习《花的世界》积累的知识说出花由花蕊、花瓣、花茎、叶子组成。

小结:肯定通过第二个问题考核。

总结:恭喜你们,你们准确答出了有关花特点的两个问题,春姑娘为我们打开了花园的大门。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设置了春姑娘请小朋友去他的花园画画这样一个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导趣、导疑、导学”的教学步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以前积累的有关花的知识不但解决了花的特点这一教学最初目标,同时也从浅入深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边学边交、领悟新知

引语:春姑娘先带我们来到花园的画廊,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2页,春姑娘说这里有一些曾今到这里来画画的画家和小朋友的画,你们欣赏借鉴一下,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可以问她,她很乐意解决你们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找出自学中的困惑。

小结:我们可以把同学们的问题汇集在一起,你就发现了表现茂密的花的创作步骤。

1、先要学会画一朵花。

2、其次学习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很多花。

3、最后通过增加种类利用大小、疏密完成一幅茂密的花。

教师:春姑娘说,可以带你们到她的体验馆和游戏馆去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

交流一:自主探究——解决画花的方法

1、真实的花

引语:请大家看大屏幕,春姑娘给我们从花园里找来几种花,每个同学挑选你自己喜欢的花把它画出来。

学生:自主选花。

我给你们做个示范,每个同学拿出和花相应的颜色,用观察到的线条从花瓣、花蕊、到花茎、叶子一一画出。(边讲边示范画)

2、设计的花

引语:看来同学们画的都不错,那我们要加大难度了。春姑娘请同学们通过你画的花加以想像自己设计一朵花。

学生:观察老师的画法,尝试把选择的花画出来。

教师:出示课件,屏幕中提供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形状,请你们尝试用这些形状设计一些你自己喜欢的花。

学生:运用不同形状设计花

小结:在这个体验馆中我们靠自己的观察,自主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学会画花。

交流二:合作探究——学习用前后遮挡的方法表现很多花。

引语:我们接下来在春姑娘的带领下去游戏馆,解决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很多花。

1、学习前后遮挡关系

教师:以平时的经验及遮挡关系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前后遮挡关系。

学生:用老师给的花,在黑板上体会前后遮挡的关系。

2、小组游戏合作运用遮挡关系表现花

教师:组织活动,要求:老师将给每个组发一个贴好纸的画板,每个组派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拿着,其余成员将是我们的参赛队员,排好队站在对应各组画板的位置,老师发号施令后将你们各自喜欢的花画在画板上,但是比赛时,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依次画一朵花,要求除第一排外,后面的同学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用遮挡的方式添花,看哪组又快又好看。

学生:小组讨论前后安排及画什么,小组合作参与游戏运用遮挡关系表现学会的花。

交流三:合作创作——利用大小、疏密完成一幅茂密的花。

引语:游戏过后,我们收获了成果在短短的时间内用遮挡的方法画出了很多花,接下来我们看看用什么方法可以让画面形成茂密的效果。

教师:通过PPT展示种类、大小、疏密的表现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在前面游戏中运用遮挡方法画的很多花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种类,大小、疏密的穿插完成一幅茂密的花的作品。

教学意图:本环节是新知学习环节,通过多种途径启发学生,学生在边学边交、边导边学,边学边悟的过程中分步学习制作方法,并且在一步步的学习中完成了一张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领悟学习方法,最后完成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目标。

三、汇集作品、展示评价

引语:请同学们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到画架上。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交流作品创作过程及内容。(可请几名学生上来介绍)

3、生生、师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通过剪剪撕撕画画贴贴完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老师老师感到很高兴给与你们鼓励,并且也代表马蒂斯学院为大家颁发优秀奖牌。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对边学边交探究新知的回顾,归纳整理,在展示评价中,给与学生展示及交流的机会,同时通过其他学生的作品提升自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拓展思维、收获成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欣赏不同形式的剪贴画作品。

3、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以剪、撕、贴、画为艺术手段进行装饰的地方。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领悟学以致用,从而拓展让学生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深刻含义。

作业设计

同学们根据纸外形展开想象依形添画,完成一幅你喜欢的画。

教学反思

《茂密的花》是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材的第5课,属于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由于学生们对花非常的熟悉,对于本节课,在导入部分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一封来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入本课。

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看课件中发挥想象力,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抓住学生非常熟悉花这一点,让学生知道用学过的常见基本型来表现花的不同特点。接下来,让学生发现茂密的花知道数量多还不够,我们还要明白前后遮挡关系。我首先把两朵花分开画出,然后再重叠一部分画出,让学生观察分析两种表现所出现的效果。接着找学生画出这种遮挡关系,让学生理解前后遮挡关系并解决教学难点。

在总结画好茂密花的方法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学生总结对了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肯定自己。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欣赏课本以外其他画家和小朋友画的茂密的花中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学习的困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实践中,让学生完成一幅有前后遮挡关系的茂密的花,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知识重难点。

在学生展示作品中通过(自评--他评---师评)体现全面评价学生作品的优缺点。

我在上这节课中,课堂设置一切以学生为主,通过学习《茂密的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到画面的表现意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美术实践。但也有一些不足。今后在教学中还要更突出学生的“学”,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美术 第12篇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

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②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

5、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后记: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有关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我们要置于一个大的环境中来进行对比和分析。

教学设计美术 第13篇

活动目标

1.知道xx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

2.大胆尝试用美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戴。

3.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增进爱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一天与家长一起参与过幼儿园黄色横幅上的教师节祝福留言活动。

2.物质准备:各色心形卡纸、水彩笔、蜡笔幼儿人手一份、黄色横幅上祝福签名的活动摄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引导幼儿观看祝福签名活动片段。

2.谈话:刚才你们从录像里看到了什么?你和爸爸(妈妈)参加了吗?在那上面写了些什么?这些祝福语是谁写的?是写给谁的?为什么要写这些祝福语呢!

3.教师小结:xx日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老师工作很辛苦,所以每当教师节来临时小朋友和家长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二、做颗爱心给老师

1.昨天你在黄色的横幅上给老师留下了什么祝福语,是谁帮你写的?为什么需要爸爸(妈妈)来写呢!(因为我们还不会写字)

2.今天是xx日教师节,你们准备怎样来庆祝老师的节日呢!

3.出示彩色心形卡纸,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让祝福呈现在爱心上。

4.幼儿自选彩色卡纸,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装饰爱心来呈现对老师的祝福。(如画一朵花表示一个字,一句祝福语有几个字就画几朵花等等)

三、送上甜甜的祝福

1.鼓励幼儿把装饰好的爱心送给老师,送上爱心的同时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画”的祝福。

2.教师把幼儿装饰好的爱心一一呈现在主题墙上。

教学设计美术 第14篇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家》的录像片断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

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

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o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惠安小姑娘(立体纸工)

教学目的:

学习立体工艺的基本技法,以及简单装饰

的技能,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服饰

美"、"着装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福建泉州地区惠安女的服饰十分独特,令人

难忘。她们用大花头巾包裹头部,戴一顶_的

圆形尖顶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脐,下

身是宽松的大裤管,当地人总结为"封建头、民

巨肚、节约衫、浪费裤"。

2.读画:本课制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较简单,用一个纸筒(卫生纸的内芯)、一个乒乓球就能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后根据惠安女的服装特点用彩纸进行装饰。尤其要突出花头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颜色以天蓝色、淡绿色、粉红为多,裤子则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调的。

3.制作步骤:(1)用白乳胶将乒乓球粘在纸筒上。

(2)用彩纸在纸筒上装饰惠安小姑娘的服饰,装饰时要注意上衣要短,还可以用银色纸做人偶的腰饰。

(3)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五官,建议学生可画不同的表情。

(4)将一块三角形彩纸贴在小人物头部做头巾。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不同造型动态的小人偶。

三,巡回辅导。要由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照顾全班同学,又要注意对个别同学的帮助。

四,进行小结。

教学设计美术 第15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划划印印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划划印印融游戏、训练、知识为一体。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刻印活动中,通过认识、感受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获得耐人寻味的形象,能使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划划印印

划划印印课教学内容是版画中的一种特有形式。让儿童尝试、体验硬笔在纸板上刻划后产生的痕迹,涂上颜色可以印制出美丽的画面。

本课划划印印的图例介绍了在不同纸板上刻划后印制的画面。由于纸板软硬程度不同,刻划时用力的轻重不同,刻痕的深浅也不一样。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区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去体验、感受,用正确的方法,使刻划的痕迹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制的图形变化更丰富,以此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印制时可让儿童尝试用多种颜色来印制画面,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刻划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掌握刻划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准备用不同纸板刻印的不同样式的范图,让儿童了解各种纸板刻印的效果,并通过范刻、范印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画面,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处理及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通过观察感受——尝试体验——分析比较——表现创造——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本课教学可设计为一课时。教学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入手,用软硬不同的纸让儿童在上面刻划,感受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纸容易刻划出清楚明显的痕迹,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刻划方法进行表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对刻画、印制的方法、步骤及涂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印制时要求画纸与纸板不能移动,以免印出的画面出现重影。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几种颜料涂在一个版面上来印制,看画面的色彩会有什么变化。使儿童的思维创造得到拓展。

作业评价:可以让儿童从刻划印制好的画面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法。

作业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流畅的线条来刻划、印制有趣的图形,并给它取个题目。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在刻画线条时要提醒儿童将硬笔稍作倾斜,控制刻划的力度,并提示学生可用多种线条来组合画面。作业形式以表现创造为主较为适宜。

印制时,涂色不能太湿.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也不能涂得太干,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儿童通过重复涂色之后再印,直到印清楚为止。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运用展示平台来演示方法步骤、评价学生作业。

教学设计美术 第16篇

设计意图:

教小班幼儿认识的平面图形,主要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到了小班第二学期,幼儿已经能初步看到图形说出名称,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这些图形,发展幼儿的形状知觉、观察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就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让幼儿能初步排除图形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辨认图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巩固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2.能初步排除图形大小、颜色的干扰,正确辨认图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材料准备: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卡片,饼干、鲜奶、筐、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跟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1.逐一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这是什么图形宝宝?这个图形宝宝长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小朋友吃过、玩过、看到过的东西中,有没有像圆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的?

(三)图形宝宝找家

引导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按形状进行归类

(四)制作夹心饼干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

2.幼儿自由制作夹心饼干,教师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饼干中的图形。

教学设计美术 第17篇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2、通过创造性的讲述,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色纸、各种动物名称字卡。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各种常见动物及其名称。

3、环境准备事先布置好动物园场地。

活动方法

想像法、激发法、重组法。

活动过程

1、参加游戏的幼儿分饰游客和动物园工作人员,扮演游客的幼儿必须在动物园门口“购买”一张门票(一张色纸),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折(画)出自己熟悉的动物(如:小鸟、狮子、大象、熊猫。鸭、鱼等)作为人场券。

2、游客手拿折(画)好的动物入场券入园后,按其种类和生活习性放到它们的居住处(如树上、草地上、水里),并找出相应的名称卡片,看谁找得又快又多又准。

3、玩“看谁猜得对”。请找到动物字卡的幼儿做动作,让其他幼儿猜,给猜中的幼儿一定奖赏。

4、备领域渗透

科学: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及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

艺术:学会观察,创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泥塑、绘画。

健康:玩小动物竞赛游戏。

5、生活中渗透

可在教室各区域布置各种动物、植物、人类活动的图片和宇卡,进行随机教学。

6、家庭中渗透

在家中可以和父母一起玩猜字游戏。

活动反思

在一节活动课里,我根据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幼儿好动、爱表现的特性,我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来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说话。幼儿的模仿力较强,我布置了用动物头饰,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教学设计美术 第18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戏曲的艺术特色、品貌及剧种。认识其作为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及视频再现等手段,制作戏曲系列宣传小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邻近色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度,学会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戏曲的艺术特点,掌握戏曲与美术的关联性。

【难点】

创作特色鲜明的戏曲题材美术作品,体味戏曲与美术的艺术衔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戏剧的相关资料、京剧脸谱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直观感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清代的云南四登古镇戏楼,面对翘角飞檐,建筑结构、造型别致的古戏楼,你能想到怎样的情景?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戏曲与美术》。

活动二:赏析作品,打开视野

1、播放《戏曲的历程》纪录片,提出问题:什么是戏曲?说说你知道哪些戏曲艺术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2、欣赏京剧《贵妃醉酒》视频,你认为主人公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通过怎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主人公的感情?

作品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皇帝的柔情。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

3、展示各异艺术形式的戏曲艺术,《梁山伯与祝英台》(剪纸)、《三国演义》(年画)、霸王别姬(泥塑)。欣赏不同形式作品,你认为这些艺术作品的共同点是什么?试说戏曲与美术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展现内容均为戏曲桥段。突出了戏曲与美术密不可分的联系,作品运用不同的美术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戏曲人物形象,可见美术是戏曲艺术的承载手段。

教师追问:根据课前搜集及学习的内容,说说戏曲表演需要哪些“装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脸谱: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戏服:制作精良、凸显人物特征。舞台设计。空间、色彩。

活动三:实践练习,巩固提高

1、说说你家乡有什么戏曲?结合它的艺术价值说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我的家乡是安徽,流行黄梅戏。黄梅戏载歌载舞,唱腔委婉动听,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具有很重要的精神价值,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教师追问:美术家创作的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戏曲剪纸的常见颜色是红色,其色彩鲜明,人物神态、动作、服饰通过剪纸形式刻画的淋漓尽致,突出了剪纸艺术的趣味感,同时又是戏曲艺术传承的形式之一。

2、思考与练习

题目:你喜欢什么戏曲?能否在小组中学唱一小段?喜欢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吗?

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了解、研究家乡戏曲或大家喜爱的戏曲;收集相关的图片和美术作品,拍照片,创作戏曲题材的绘画作品,写戏曲介绍、观后感、评论等;制作宣传小报,举办文化宣传活动。

3、展出学生作品内容,开展宣传评议活动。师生共同分享心得。

五、板书设计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考生往往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教学设计美术 第19篇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

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

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3)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教学设计美术 第20篇

一、教学内容概述

1.《有趣的图形宝宝》是中班主题《大地妈妈》、《盖房子》中相结合的一节生成教学活动。

2.本教材是西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课程。

3.图形是随处可见的东西,幼儿经常在家或幼儿园里观看光碟,光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为了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费旧物的利用价值,并提供观察和探索的空间,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围绕光碟设计此活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充分让幼儿亲近图形,感受图形的特征,增强幼儿对图形的好奇心。

2.能够根据老师的指导,区分图形并送图形宝宝回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创造、体验合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幼儿天生活泼好动,极赋模仿与创造能力。

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从浅、表、粗、趣入手,树立并努力实践全面教育的观念,努力整合多种教育内容的整体影响,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本活动中,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基本理念,采取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策略有效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合作、探索等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为幼儿创造机会,如: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使幼儿不断参与活动,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发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幼儿学习资源:

自制图形拼图卡;
小蘑菇房子;
音乐。

教师材料: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二、自由探索、操作、教师指导1.个别尝试师:谁能来试试帮图形娃娃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帮图形娃娃找朋友的方玩多不多?

1.幼儿自由探索实践师:还可以怎样找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谁的方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方法,利用幼儿的方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意合作的幼儿。)3.交流演示师:你找了几种方法?谁来演示你的方法?(教师请想法多样,方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想法。)三、合作探索游戏1.以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图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激发幼儿合作游戏的欲望。)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你想和伙伴怎样玩呢?

2.幼儿合作探索玩法师: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胸卡,四处散开,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边拍手边找自己胸卡上一样的幼儿拉手成为好朋友。(教师观察幼儿,适当帮助没有伙伴的幼儿,给游戏受阻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3.交流游戏情况师:谁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找到你的好朋友的?(教师对幼儿的交往和玩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大胆交往,大胆体验。

七:拓展延伸师:

小朋友能用颜色、大小、形状来区分图形宝宝,真实太棒了!那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图形宝宝请你去研究一下好吗?(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研究的欲望)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认识和区分,感受到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也及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多多观察。这样,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而延伸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八、教学评价

设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造了各种机会,使儿童不断体验成功。成功经验的积累,使幼儿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也更加激发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幼儿活动星级自评表班级:中(二)班 幼儿姓名:

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感到活动有趣吗?

与伙伴交流了吗?

老师表扬你了吗九、总结和反思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图形,把图形融入幼儿日常生活;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使幼儿从中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细心的观察生活,用更加有趣、更加快乐的眼睛去看待生活。

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较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死学,不硬背,实践才是硬道理,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让幼儿的兴趣跟着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走,游戏中学知识,学习中有快乐。活动结束后,幼儿精神愉悦,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2、整个活动密度适中,节奏稳定,形式多样,环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很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整个教室的情景布置非常丰富,最大可能的利用了空间,让幼儿在其中穿梭、流连,新奇层出而不至乏味。既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对后面的活动环节充满期待。

4、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最大限度的给了幼儿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由的说,开心的玩,尽情的想象,大胆的创作,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幼儿的自信油然而生。

教学设计美术 第21篇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陶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青铜器和漆器工艺。它们各有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讲授新课

一、玉器

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还有头饰、玉坠、玉手镯等等,深得人们的钟爱,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实就是一个玉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而林黛玉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

我国的玉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当时我国先民们就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在选择、打制、琢磨石器的劳动过程中,逐步认识了比石材美丽的彩石,这些比较美观的被用作装饰品,到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玉器的使用就更加广泛了。所以起初的玉,其实就是指美丽、有光泽、有花纹的石头。新石器时代后期,癫糯邮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I讨苁贝,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和礼仪"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或称"饰玉"。周代更以"佩玉为尚",人们将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衡量个人品德的尺度,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种观念一直流传几千年。甚至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玉器还是非常流行,可能许多同学就有。

商周玉器的美表现在材质、色彩、造型、串缀组合方面,琢玉的技术很高。这是我国玉器的成长期,玉器艺术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彩石玉器进入了真玉为主的时期。春秋战国时向华丽、琢雕、镂空方面发展,到了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这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玉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在这基础上,宋、辽、金玉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琢磨技艺上着重与现实主义方面相适应,镂雕技艺更加高超,把绘画用于玉器雕刻之中,富于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时期的玉器已达到?"形神兼备",真实自然。元、明、清时期,这时期的玉器艺术是鼎盛时期,制玉业高度发展,已形成了几个生产地。其中最重要的产地是苏州专诸巷,这里名工荟萃,技艺精绝,对当时的玉器艺术的提高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时期制玉业众多,规模之大、产量也都是空前的,所用的玉质较好,品种繁多。在玉器中描写山水、花卉、人物等题材,追求神韵与笔墨情趣,把制玉的技艺提高到了新水平。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剜(wan)脏去绺(liu)(是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脏"是指玉器中的杂色,不能背利用的颜色,这些颜色对造型有坏的影响,所以要除掉,所谓美玉无暇,不仅是玉石中没有杂质,而且无脏色,绺原来是指线、头发、胡须等细丝状东西顺聚在一起,这里也是指杂质),要"俏色"、"巧色"。给同学们出个问题,看看大家设计水平怎样。有五快通体白色的玉石,上面有一些红点和黑点,经过精心的设计,制成了五只生动活波的鹅,这玉石上的红色和黑色怎么办?假如其中一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怎么办?(也是指玉器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专业用语,科学的利用玉石的本来颜色,红色成为鹅头上红色的斑点,黑色就成为乌溜溜的眼珠。但是其中有块玉石只有一个黑点,于是就设计成鹅的头向下歪,做成正在争事物吃的状态,只看到一颗眼睛,这样就巧妙的解决了所有问题,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欣赏作品《玉人》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器,妇好是商代的第23代王的配偶,这是目前唯一和甲骨文印证能确定年代的王室墓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约100米处。出土了一千多件配葬品,其中玉器就约有300件,书上选择的这件跪坐的玉人形象,刻画最为传神。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大概是平民还是贵族的形象?为什么?上节课我们学过欣赏工艺美术的五个方面,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造型(圆雕,双手抚膝,长脸尖颌,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看前方,头发盘在头顶,还戴有卷形的帽子,腰束宽带,腰左侧插着武器)纹饰(衣服)色彩(黄褐色)材质、技艺(雕琢精细,生动逼真)请同学们根据这五个方面分析一下。

《玉佩垂饰》是周代的作品,为佩玉,镂雕得玲珑剔透,两只虎形态各异,虎踏一跪人,三个大小不同的玉体配合恰当,玉体只刻出几条简练的纹线,概括地表现出虎的骨路的主要关节及毛路,而纹线弯曲呈"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充分显示玉材本身的质地美,这是工艺美术设计遵循的法则之一。

我国玉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数以万计的玉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也表现了我国民族特色艺术的辉煌成就。

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流传的"夏铸九鼎"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已经开始了。商代和周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礼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度量衡器等。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我们常见的黄(红)铜熔点很高,但是硬度却很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黄铜中加入锡或铅,不仅可以降低熔点,而且可以增加硬度。同时,融化的青铜在冷却凝固时略有涨大,填充性比较好,气孔少,因此得到了广泛得运用,当然这是在铁器出现以前。而这个历史阶段也被考古学家称为"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器以品种繁多、制作精美著称于世。这首先是由于中国是文明古国,青铜器的产生很早,源远流长,匠师们在几千年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工艺、形制、纹饰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是独树一帜。同时,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在祖国辽阔大地上生息繁衍的各国古代民族,对青铜器美术各有创造,这又为中国青铜器带来丰富的多样性。

接下去我们就边欣赏作品,一边来了解我国得青铜器工艺。我国得青铜器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商代、西周、春秋和秦汉时期,最兴盛得是在商代和西周,由学生对比代表作品,得出特点,并讲出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商代

1、青铜器是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为"礼器"如"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2、商代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和威慑的色彩《司母戊大方鼎》饕餮《虎食人卣》(you)夔纹龙纹牛纹鳞纹

西周中期神秘色彩逐渐淡化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盂鼎》饕餮

春秋奴隶制的衰落,失去礼器的作用,青铜器演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具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莲鹤方壶》龙纹,凤纹,蟠螭纹《十五连盏树形灯》

秦汉铁器和漆器的广泛运用,从总体上来看,青铜器失去原来的光辉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发展,他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引人注目《虎牛形祭案》《长信宫灯》

商代:代表作品有《司母戊方鼎》和战国曾侯乙墓整套编钟。《司母戊方鼎》,是炊煮器,也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鼎是古代常见的炊器,主要是煮或盛鱼肉用。他的形状大部分是圆形或,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象司母戊方鼎。器形庄严厚重,耳部外侧的浮雕是两只相对的猛虎,张大着口,衔着一个人头,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无上权威。《虎食人卣》,不论其造型和纹饰如何不同,也都具有上述的特色。是一种盛酒器,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造型呈老虎坐形,竖耳瞪眼,张着大口,老虎的牙齿露出来,两爪抓一个人,坐食状,十分恐怖。器定有盖子,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有兽头,老虎的前爪上饰龙纹,背部饰牛纹,尾巴饰鳞纹。整个文饰极其精致,可惜此器流散在外。

西周:《盂鼎》西周早期的作品。造型雄伟凝重,文饰简朴。主要采取饕餮纹。

春秋:《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就是这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前者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印和,给人一种轻盈,移动的感觉。壶盖上的双重莲花瓣形的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的烘托出中心一只展翅欲翔的仙鹤。仙鹤形象生动真实,在早期的青铜器中是非常罕见的,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的象征。《十五连盏树形铜灯》构思巧妙,灯形象一棵树,树枝上有十五个灯座,树上群猴戏耍,鸟鸣相应,树下有两个赤膊在抛食物戏猴子,极富生活情趣。整个灯具结构灵活,移动时可以拆为八节,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

秦、汉时期:《长信宫灯》、《虎牛形祭案》等青铜器,便是这时期著名的优秀作品。《长信宫灯》作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各部分铸成后合成,灯盘可转动,灯罩能启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烟气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烟灰贮留体中,可保持室内清洁。此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宫女造型生动,是实用与美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虎牛形祭案》是云南省古代滇国墓葬出土的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用于祭祀的青铜器。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安放祭品。为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小虎。牛的腹下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生活情趣。牛与虎都是滇民族青铜文化中常见的母题,故此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接下去我们按照《青铜器纹饰图》对照上面欣赏过的作品,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纹饰?

漆器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聪颖、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在我们祖先多种多样的发明创造中,采用天然漆树的汁液用来作日用品的粘合剂、增固剂,并进而加工炼制,掺调色料,使之光彩夺目,绚丽生辉,再用此做成形态各异,用途广阔,花色繁多的工艺品和美术品。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这是一项对人类有重大贡献,可夸耀于世界的杰出成就。

我国发现最早的漆器,是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出土的一件腹部瓜棱形的木碗。木碗的外部有朱色涂料的生漆,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到商、周、春秋时期,镶嵌、螺钿、彩绘漆器已达到了高度水平。许多出土的棺木漆皮尚好,并有许多彩漆雕花木板,可以代表商代漆器最高成就的当推河北台西村出土的漆器。这些漆器技艺复杂,制作考究,装饰华美。到战国、秦汉时期,是漆器繁盛时期,战国漆器产量之多,品种之优,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漆器改进了质量,具备无异味、抗酸耐腐等特点,作为观赏品,漆器加油彩,五光十色,花纹绚丽。较为著名的《虎座鸟鼓架》是漆、雕、绘三者结合得非常精美的工艺品,是当时许多墓中出土漆器的代表作。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蛙鸟兽盘结而成的《彩绘透雕小座屏》,漆、雕、绘三者有机结合,周身黑漆为地,并以朱红,灰绿,金银等色进行彩绘,造型生动,工艺精湛。用了透雕的手法,共雕了四十九个动物形象,大蛇二十、小蛇十五、青蛙两、鹿、凤凰、仙鹤各四,造型优美,生动,相互结合自然,体现了高度的水平。

而秦汉时期漆器也有惊人的成就。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数量大,品种多,众多的器形说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广泛使用。这些漆器造型精巧,其中有内装七只耳杯的《漆盒》,套合严密,充分利用了盒体内的有效空间,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范例。但东汉之后漆工业有微衰的现象。漆器质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瓷器的兴起,迅速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可是漆器艺术还是在发展。

到唐宋元时期,雕漆登上了历史的顶峰。明清漆器主要特点是将多种漆法结合在一起,富于变化,绚丽多姿,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出现了描金、描漆、堆漆、雕填、犀皮、百宝嵌等漆法,制作出相当数量的器物传世,使传统漆工艺出现了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成就。

作品欣赏:

现存的明代牡丹纹剔红盖碗,是元、明两代漆器工艺流行?"剔红"的代表作。这是一种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所需要的纹样的漆器工艺,由于这种技法大多用于鲜明的红漆,故称"剔红",又称"雕漆"。

清代乾隆年间的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运用了"彩金象"、"搜金"等多种漆工艺,使器物显得更加华贵,反映了清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

小结:纵观七千年的漫长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漆工艺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规律,并在技法上竟有重要的突破,把制漆工艺传播到全世界。

教学设计美术 第22篇

一棵大树

设计意图:

提高幼儿的想象潜力,动手潜力、体验这种群众做画的快乐。从寻找飘落的景象中感受秋天的到来。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印画活动。

2、能在成人的帮忙下将手上的颜料洗干净。

活动准备:

1、用卡纸剪出大树的轮廓(没有树叶)。

2、红、黄、绿三种水粉颜料分别装在三只大盘子中,画笔一支,抹布若干。

3、手印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幼:手。

师:那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啊

幼:吃饭、拿东西…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那这天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的小手还能当树叶呢。(出示范图),那树叶是怎样印上去的呢,(拿出颜料,告诉小朋友就是这种神奇的水,然后印到大树上,将手掌蘸有水粉颜料的盘子里轻轻的按一下,然后印在大树上,我们的树叶就出现了,印好后请你要把小手洗干净。)小朋友想试试吗

幼:想。

师:那我让你们试试。

二、请孩子用手掌蘸上颜料,在“大树”上印画:

师:树妈妈没有树宝宝很不开心,请小朋友来把它的树叶宝宝送回家把。

幼:好

三、印好树叶的孩子在配班老师的帮忙下将小手洗干净。

四、结束:

这天树妈妈很开心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我们帮它找到了那么多的树叶宝宝,那我们小朋友该怎样说啊

幼:不用谢!

教学设计美术 第23篇

知识和能力:

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13课《演电视》

在学习了《演电视》之后,让学生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或在学校里与同学配合,进行一次“我给大家演一演”的实践活动。并将自己的作品能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2、19课《过春节》

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介绍和图片,并且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一幅精美的展示牌,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展示。

创造性的培养: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必备 美术 教学设计美术必备23篇 教学设计美术(必备23篇)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