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为导向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营造

时间:2023-08-05 13:00:4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朱华娇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世界卫生组织(WTO)把“健康”定义为“一种完整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状态”,把人从个体的自然属性上升至社会属性。因此,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人造景观,是“为了补充人与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缔造的‘第二自然’”[1]我国传统园林景观中所蕴含着现代健康理论体系的雏形。以古为鉴,探析古人怡然自得、修身养性的园居生活,可以作为当代健康景观设计研究的基础。以健康为导向探究传统园林景观营造,可以更好地为当下建设健康的景观空间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国传统园林文化距今已有千年的文化熏陶与历史的沉淀,包含了各族人民的智慧,还蕴含着传统宗教思想。如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遵循与万物融为一体的自然观,有意识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在园林中;
儒家将君子比德思想与造园相结合,对道德感悟寄托于山水之中,把景物化作一种精神,通过观察景色与贤人共勉,抚慰身心;
而佛家文化的禅宗精神在造园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空间构思,追求空心澄虑、自我的精神解脱等。多种意识形态思想的交流,促使文人雅士寄情于园林,在造园、游园、品园中散发着文人情怀,成为了我国古人最为理想的修养栖居之所,蕴含着涵养精气神、阴阳协调、康复保健等健康哲思[2]。《类经·聂生类》“善养者,必保其精,精赢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老而益壮”[3],游览园林不仅是身体的行走,更需要去用心、用脑去感受环境带来的心境变化。园林本身所具有的能动性渗透着造园者的精神情感,建造一个适宜、健康的园林,由外在环境的物质载体影响着人的内在平衡,从而真正实现健康、宜居、养生、保健的功效。

2.1 园林选址与空间演绎

传统园林在建园初期看重的是“相地”,《园冶》提及“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从造园选择地基,踏勘选定的园址,对整体布局进行大体的规划,在此基础上造园。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来造景,高点建亭低处理水,时而开阔时而狭窄,运用借景、框景,开辟出最佳赏景视野“嘉则收之,劣则摒之”,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步移景异,在游赏的过程中便可登高望远、游山玩水。符合古人所向往的山环水抱、幽曲有情的自然场景。在老子《道德经》中的“居善地”和孔子的“居仁里”的思想都在强调地理位置的选定对于健康养生的重要意义,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将理想的山水空间布局模式营建在居住环境中,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也是一种“任意天地之气生”[4]汲取天地之精华,通过居住环境的改善来平衡调和人体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通过改善外部居住环境将室外美景尽收眼底,四季的不同景色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可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这与中医理论中用养心、静心来调节人体健康达到康养的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传统风水学理论(见图1),利用生态智慧穿凿舒适的空间环境,水风循环、冬暖夏凉、防灾兴利等。通过阴阳五行,将人与自然联系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提升自我的恢复力、调理疾病。

图1 “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

2.2 景观要素营造

通过掇山理水、植物配置、构建亭台楼阁、修桥筑路等景观元素,设置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相结合的园居环境。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并非照搬自然,而是借其形、传其神、画其意、表其情,从人在空间游览中突破三维界限,调动五感的生理器官,听——“松风听涛”“菰蒲闻雨”;
嗅——“香风满轩花满树”“暗香浮动月黄昏”;
视——“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触——“荷风四面”;
味——“醉翁亭”“竹下品茗”。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的感知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掇山理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掇山的本意是在园林中模拟自然山体的景象,体验山间乐趣。石材选取渗透着古人的情感、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山石的形态能触发人的忧思,在逛园中让人产生联想,掇山可以如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桂林之秀丽,山的灵性可以浸养人的优良品行,以物的工艺之巧、神情之巧、抒情之巧渗透的精气神滋养人心,抒发人们内心的豁达,与天体之间相通是人的意识思维健康的运动,达到精神的自由与放松,创造生命之活力。此外,水是园林景观中的灵魂所在,素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水的变幻为园林景观增添了一丝生机,运用开合聚放的理水手法,形成动静变化更加符合自然形态。流水声、虫鸣鸟叫之声、雨声、松声等作为自然声景的一种对人体也起到一定的疗愈作用,放松身心的自然之声可以减缓脉搏和呼吸,放松肌肉,使得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对于声音的敏锐发觉,也是一种沉心静气的过程,透过声音实现心向自然,体验自然。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景观要素,现代诸多学者研究表明植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绿色植物的疗愈力、园艺康养疗法在许多景观中均有运用。追求植物四季的变化给园林带来生机,不光可在园中感受四季和时令的改变,也是园林主人通过植物展现自身情怀的寄托。竹子、梅花、荷花、芭蕉、木香等是在园林中较为常见的植物,苏轼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代文人骚客们对竹子的喜爱可见一斑,有学者就竹子对人体健康的研究发现,竹子对人体感官会产生一定的刺激,在不同林下活动对改善心情、减少焦虑、增强免疫力有着良好的效果。

2.3 园林文学营造

园林意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从构筑物单体的额匾、书匾、题词等内容都与环境、心境相结合,产生情感寄托,可以看出园主人精神情感的表达,借助亭外景象抒发内在情感。如沧浪亭园名取自于《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濯我缨”传达出园主人苏舜钦清白高洁,任外物变化,依旧坚定自我,无论现实如何,都欣然接受。诗词中所传达诗人淡泊名利、积极向上的品质,在这样的诗境中,人的心境会变得平和而淡泊,从世俗生活中的不快、不如意中解脱出来,平衡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超脱物外修心养性[5]。

园林中的建筑物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点”存在,如亭、台、楼、榭、阁、桥、景墙、假山、艺术造型景观小品为园居生活提供了活动的发生地,园中多设有亭,是以几根木柱所撑起的一方庇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作为日常休憩、纳凉、观景、抚琴、饮茶、作画等活动场所,陶冶性情、颐养身心的景点出现。

园林中的浏览路线、路径规划作为景观要素中“线”的存在。讲究动线的变化,为行走在园中多一些趣味性“步移景异”(见图2)。游园之乐,园林中随地势而建的蜿蜒曲折的廊道、步步升高的楼阁、曲径通幽的小径、高低变幻的假山、聚散开合的树木,都能在散步时,随园中生境的变幻而感到无限的生机,身与之游,心与之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在《黄帝内经》中讲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因此,适当的活动、行走,能够使人活动筋骨、通经活血,有益于身体内在气血通常。可游山观水、可登高望远,不同的路线选择都能达到劳体健身、心旷神怡的作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间气,增强免疫力。

图2 园林廊道路径

我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受传统哲学思想的熏陶,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在园林建造上追求“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借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情景交融。这与现代人们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亲近自然的心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大量学者对“自然——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发现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会产生压力恢复、体力活动或社会交往,从而由内到外发生影响作用,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而且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营造包含着古人内心的恬适、诗意的栖居、理想的养生居所。从人的感官出发调动视、听、嗅、触、味,引起对自然生态、植物季相变化之美的感受,从而达到吸收天地之精华涵养精气神,最后通过物质的营造上升至精神世界的丰盈,皆有超凡脱俗、令人顿悟的释怀,气血通常心情愉悦,对于现代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有着一定启示与借鉴作用。

4.1 感官的调动——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在景观设计规划之初,就要考虑到景观的空间布局、形态、色彩特征等,重视给使用者的初步印象,景观在调动感官时,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不仅通过视觉来感受环境中的信息,还通过听觉、嗅觉对空间环境产生吸引,其次运用触觉和味觉了解环境。因此,在设计中巧妙利用阳光、植物、溪流河水、虫鸣鸟叫等自然元素,优化空间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特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身体起到保健作用,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质量、隔离噪音。不同植物的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四季皆有景可观,丰富了视觉体验;
有的芳香类植物所散发的气味具有安神养脑、改善心情的作用。其次,景观中还要重视水体设计,搭配适宜的植物形成空间中的微气候环境,良好的水景对心理和情感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水流的声音还是风吹过留下的阵阵树叶声,适宜的自然声景对人的精神有一定的舒缓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怡然的健康环境。

4.2 健康的活动——营造健康的空间环境

在现代景观设计时,要依据传统园林空间中讲究的尊重地形地势,建立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关系,不能破坏自然,要与环境相融合,“合宜”“合体”“依势”“随形”。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劳形宜体”在空间建设时充分了解人行为活动,设有健康步道,疗愈花园、下棋聊天的公共区域,顺应劳逸舒体的健康生活。重视空间的可达性及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满足使用的行为习惯,包括在构筑物的布点上把握观景视线开阔度,借鉴传统园林营造中的借景手法,丰富空间效果,收无限于有限中,表达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间意境,享受全方位、多层次的视觉体验,动观,移步换景;
静观,风景如画。同时,注重动静的区分及公共性与私密性满足多层次空间需求。

4.3 情感的激发——营造健康的精神情感

园林中多有借物言志或抒情,用文字语言记录,从而表达造园思想与游览佳境所产生的情感。在园林中,文人墨客多喜欢进行雅集,琴棋书画花酒茶等参与元素,体现出文人群体间交流、会友的精神愉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公共空间环境,为人们提供交流、消遣娱乐的平台。不仅满足物质空间,还要建设人文景观,对地域环境的认同感,通过组织活动、寓教于乐、与社区相联合,弘扬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从而达到精神情感的丰盈。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蕴含着古代人诗意栖居、涵养精神、协调阴阳的理想园居生活。园林景观是视觉美的享受与陶醉,同时也发挥出了“人—行为—场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自然元素巧妙地运用在园林景观中。从建园、相地、选址到景观环境的营造、感官对环境的体验,处处都折射出古人将颐神养性的健康思想所衍生出的园居活动与健康生活。这为当下所要建设健康性的景观提供一些启示,但是在研究传统园林中多为私家园林,其观念、生活方式、意境追求与现代居住景观设计规划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以古为鉴”时也要与符合现实情况,并不能生搬硬套、不加思考地应用。要有所理解与变革地运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上,回顾历史是为人们构建更加健康的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造园园林景观营造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11-27壹 造园·纳瑞集祥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9期)2017-09-26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风景园林(2017年2期)2017-06-05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国房地产业(2016年2期)2016-03-01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 导向 营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